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学生素质教育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23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袁    茜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国在校职业院校学生约有3000万人,每年有1000万左右的职校学生毕业,平均就业率都能保证在90%以上”。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比如高职院校对学生素质教育目标认识模糊、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模式僵化,一部分升格不久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甚至出现缺位的现象。与之相对应的是,却是国家对职业教育要求越来越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念之下,如何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引导,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很多高职院校由中专院校独立或合并升格建成,真正作为高等教育的建校与办学时间,也不过短短10余年。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与本科院校相比,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工作经验还不够多,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大多也是参照了本科院校的思路与做法,特别是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时期,面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素质教育缺少有效的措施与手段。这显然是不利于高职院校有效地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因此,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首先要分析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
        (一)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可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要在技术型、技能型方面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需要,而且要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方面也要符合第一线的要求。事实上,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多是注重培养以实践为主的操作性强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学制相对本科院校少1-2年,通常采取“2+1”、“225+075”、“25+05”的培养模式,这就导致学生在校内学习时间较短,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挤出更多的时间,侧重于岗位能力的需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在理论知识学习上则更多强调综合性、实用性、普及性。这样的现实状况与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不能仅仅只强调专业技能,而忽视其他素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应当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来开展,对素质教育工作进行调整,设置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相适应、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激发全社会正能量的教育目标。
         (二)鲜明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其长期办学历程中独有品格的积累与提炼,被社会广泛公认的,是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具有“个性化”、“鲜明性”、“不可替代性”。高职院校办学主要根据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紧随高新技术发展和应用趋势,确定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在具体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与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设置针对性强,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体现出学校独特的个性和明显的优势。高职院校积极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推进产教紧密融合,与行业企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构建“双主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均是紧贴行业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因此,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也必须顺应这一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开展校企合作共同进行素质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三)复杂的学生生源。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结构较为复杂,既有中专毕业生,也有高考的学生。中专生没经过高中时期系统的知识文化学习,更为侧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因此知识结构差异和文化参差不齐。高考生基本上是高考最后几个批次录取进入的,生源质量不高,一些高职院校甚至没有门槛可言,高职生源质量便愈加呈下降趋势。过大的分数差距,不仅体现出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学生学习成绩上的差距,还体现在思想上、心理上的差距。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是基于多种原因,无奈之下选择上高职院校,因此进校后,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约束力差,思想颓废,不思进取。此外,现在高职院校在校生源大多数是90后的学生,生活环境和成长背景较之以往有明显不同。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伴随着网络技术的空前发展与广泛应用而成长的,受网络快餐文化影响颇深,自身的道德观念、语言习惯、消费观念、思维模式、人生态度等等都打上了时代烙印。因此,学生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素质教育,使大多数高职学生树立“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思想,职业院校学生是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和过上幸福生活的,一样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四)偏颇的社会认知。当前,社会上对于职业教育仍存在着严重的偏见和认识误差,职业教育处在比较尴尬的地位,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官本位”、“学历至上论”观念的影响,社会普遍认为高职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甚至有些高职院校不设统一“门槛”、直接注册入学无需高考,很多家长认为“这样的大学还能上”、“这样的文凭有含金量吗”,导致学生家长和学生都“看不上”高职院校,挤压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当前职业教育仍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确实远远没有完成应有的任务,达不到国家和政府的要求,也无法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欢迎。正是社会认识上的偏见性和狭隘性,要求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必须要有切合学校实际的素质教育,而不能完全参照普通本科院校的素质教育。
        (五)简单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作为高等教育类型的时间短,缺乏普通高校深厚的文化积累与历史沉淀。高职院校在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与巨大挑战下,过多地注重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设施规模和档次的提高以及教学仪器设备的现代化和高档化等,而往往容易忽视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也容易产生简单化的倾向,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和全面的顶层设计。甚至有些学校沿用中专校的模式,把校园文化简单等同于学生活动的开展,并且学生活动多集中在娱乐性内容上,知识性、科学性的内容偏少。因此,高职院校要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培育大学精神,通过校园文化精神创新与传承,为学生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高职院校加强素质教育的策略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逻辑归属之一”。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要通过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才是高职教育加强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着力点。爱因斯坦在《自传注释》中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们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是培养人才这一活动的两个有机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要注重职业精神培育。高职院校紧紧依托行业企业办学,素质教育也必须体现出鲜明的办学特色。要发挥“厂中校”、“校中厂”积极作用,引入企业文化和生产工艺流程,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要通过建立企业导师制度,邀请行业企业优秀专家、技术能手,将现代职业理念和良好职业操守引入到校园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校企职业精神培育的“无缝对接”。此外,还可以发挥广大校友的作用,用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引导在校学生,把素质教育内容融于到丰富的形式和活动中,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设置素质教育课程。不可否认的是,普通本科院校素质教育开展较早,已经形成了体系较为完善、管理相对规范、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借鉴使用本科院校的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无可厚非,但是不能够不加区别地完全生搬硬套,应当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对素质教育体系构建和素质课程进行重新调整与规划,开展有的放矢的素质教育。要将素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整体方案中,既要统筹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的全方位培养,又要制定完整的素质教育实施方案。要科学构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课程教学模块,在素质教育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上,更加明晰模块间的相互关系,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还要均衡素质教育和专业学习课程开设比例,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作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以生为本,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学生作为高校最大群体,在素质教育中必须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说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都要为了学生。一是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自信与职业自豪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刚结束不久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由于多种原因,高职院校学生把进入职业院校认为是自身极大的挫折,心理上对于自身学校不认可,对所学专业不认可,对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充满了消极和焦虑,存在较强的挫败感和失落感。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多样性、个性化、综合性的教育与引导,挖掘学生潜力,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培养良好健康的心态,正确认识自我,自我欣赏、自我悦纳。教育学生摈弃“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充分认识职业分类是社会分工造成的,职业是社会生产生活不可缺少一部分,从无高低贵贱之分。帮助他们树立“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的正确择业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会技能和本领,通过职业技能上“一技之长”,增强职业自信与职业认同感,进而激发其学习动力和对生活的热情,最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二是通过素质教育,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大举措,有助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这与素质教育内容不谋而合。可以说,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正是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基础。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科学系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个性发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成才道路,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和全面发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康德说:“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只有人才能教育人。换言之,即只有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由此可见,作为素质教育执行者的教师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一是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学生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思想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情,而应当是全体教师的责任和使命,需要靠全体教师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到素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转变教师观念,端正教师思想,摒弃教育中仅满足于自身的专业教学工作的功利主义教育观,将素质教育融于到专业教学课堂上。能够充分认识到“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是培养人才这一活动的两个有机方面”,缺一不可,克服知识传授和素质教育“两张皮”现象,才能自觉将素质教育融入到教学课堂的这个主渠道中,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素质教育有机融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二是加强教师的素质教育。教师队伍自身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教育的成效,“教师+工程师”的“双师型”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主体,其更加重视职业技能,而对素质教育知识储备略显不足。因此,要加强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训,使其既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文化素质,又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既要注重提高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还应注重思想品德、心理情感、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提高。通过教师深厚的专业知识,宽广的科学知识结构和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教育、影响和感染学生。
        (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是重要的亚文化形态,对学生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导向力和影响力,学生的素质教育在特定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素质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培育大学精神。要积极弘扬学校校训,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推进学习型校园建设,切实发挥校园文化推进素质教育的功能,以校园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化育人。重视职业特色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二是优化校园环境。重视景观文化建设,在建筑物、教学办公场所、校园景观建设等工程中,突出文化性和艺术性。注重学校内涵和文化特征的挖掘,推进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建设。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重视实训基地职场文化氛围的营造。加强图书馆、校史馆、学报、院报、校园广播等文化阵地建设。三是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品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化管理,开展优秀校园文化成果培塑。着力提高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体育文化节、公寓文化节等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打造活动精品,提升活动品位,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以一批品牌社团更好地服务大学生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建设网络资源平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强调要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到2020年,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素质教育的阵地正在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伴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90后的学生,加强对其进行网络素质教育显得尤为必要。要搭建学生素质教育网络平台,在深入了解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基础上,根据他们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设计网络教育板块,使素质教育内容显得活泼、生动、新鲜。将素质教育的丰富内容隐含在现代信息技术之中,重新进行包装与设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到熏陶和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借助网络的开放性、包容性,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师生间形成教育与交流双向互动,真正强化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更加有利于素质教育效果呈现。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仍然处在继续探索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框架新的要求下,高职院校只有基于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并辅之以适宜的教育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才能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创造更大的人口红利。

 

 

Copyright2005-2013   www.jsjtzyh.com
地址:南京市高新开发区东大路9号   邮编:210032   电话:025-68965670 025-68965510   传真:025-68965510
备案号:苏ICP备14029643号-1
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