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省交通运输厅航道局 万江波
江苏濒江临海,河湖密布,是全国水运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内河水运的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全省有大小河道2900多条,天然湖泊近300个,水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水运走廊。万里长江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穿南北。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有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24342公里,占全国近1/5。在国家规划建设的长三角“两纵六横”4200公里高等级航道网中,江苏占67%,里程达2811公里。江苏拥有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社会经济效益最为显著的两大水运主通道——横贯东西370公里的万里长江和纵穿南北687公里的京杭运河。
“十一五”以来,江苏航道下好下手棋,打好主动仗,坚持把加快内河航道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水运发展的重中之重和构建全省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基点,通过大规模、高质量、快速度建设和整体性推进,着力扭转航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相对较弱的局面,通过大规模建设和高效率养护,推动运输船舶航速明显提高,依靠科技进步建设“水上ETC”和“感知航道”,全省航道事业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投资155亿元,比“十五”翻了两番;“十二五”将完成投资超过300亿元,是“十一五”的两倍。苏北运河“三改二”、苏南运河“四改三”、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改线段、连云港港疏港航道、连申线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通航,初步形成了千吨级干线航道网的主骨架,内河水运的天然优势、独特优势、比较优势和潜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平均每年完成的水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占全省社会运输总量的1/4和2/3以上,特别是煤炭、矿建材料运输占据主导地位,每年水运都要承载全省煤炭消耗量的六成、矿建材料的八成,有力地支持了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江苏综合交通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内河航道成为流金淌银的“黄金水道”。
“十一五”以来,作为江苏航道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不竭动力,江苏航道职教工作通过加强培训基地和培训教材两大建设,强化岗位培训和后学历教育两大重点,职工队伍素质得到持续提高。截止2014年底,江苏航道系统职工总数4627人,大专以上学历达3895人占84%,其中干部总数2949人,大专以上学历达2714人占96%。我们的做法是:
一、合作办学,携手共建江苏航道职工培训新基地
为适应江苏航道人才发展战略需要,在省厅指导下,经磋商,南通航院与我局自愿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江苏省航道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以此为平台,进一步增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2008年4月28日,我局与南通航院举行共建“江苏省航道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签字仪式,约定双方在技能培训、信息共享、技术合作、学术交流、定向委培、学历教育等方面开展合作;双方经常组织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互相交流;结合双方各自优势,在行政管理、航道工程、机电工程、信息技术等专业开展技术合作。七年来,全省航道系统依托南通航院师资优势,尤其注重发挥交通工程系青年教师的骨干作用,相继举办了全省航养费征收人员转岗培训、管理干部培训;坚持不懈,每年定期举办船闸操作工、机电工技术工人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设《船闸结构》、《船闸机电》、《船闸运行操作》等课程;不定期举办航标工、潜水员技术工人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设《内河航标》、《潜水技术》等课程,突出应知应会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教学互动,教学相长,提高了全省航道系统职工队伍的素质,锻炼了南通航院师资队伍。
二、合作科研,共同修订江苏航道职工培训新教材
《江苏航道职工培训试用教材》于2006年5月问世后,广泛应用于全省航道职工培训,为提高整体队伍素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税费制度改革,江苏航道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船闸机电系统、运行操作系统、征收政策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原教材修订的呼声日益高涨,为此,2011年7月,我局与南通航院联合成立课题组,启动《江苏航道职工培训试用教材》修订工作。历经基层调研、资料收集、大纲审定、专家座谈、多轮修改,2013年12月通过教材验收,2014年6月由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新教材在原先《试用教材》基础上,依据江苏航道职工对当前和未来知识的需求,推陈出新,整合出《公共基础》、《航道知识》、《船闸知识》、《航道测量》、《内河航标》5本教材,并新增《内河潜水》,共计一套六本新教材。新教材注重知识体系的实用性和对一线职工的指导性,注重案例总结,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概括提炼,删除陈旧知识、深奥理论和公式计算等内容,在每个章节后增加练习思考题。新教材充分吸纳了航道职工的意见,教材质量及其对航道工作的实际指导意义得到明显提高,得到业内外的普遍赞誉。实践证明:
(一)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能够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施桥培训班解体后,江苏航道培训师资源于航道系统内部,基层站所长实践经验丰富,一线工人熟悉生产流程,但理论研究普遍不多。与南通航院合作办学,构建了江苏航道培训交流学习新平台,有利于高职院校理论结合实际,产学研结合;有利于航道职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论指导实践,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各船闸之间、航道系统与南通航院之间进行多方面的业务协作,合作双赢,优势互补,符合南通航院“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需求。
(二)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能够明显提高培训质量
参训学员普遍感到平时忙于具体工作,缺乏业务知识特别是新知识的系统学习,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深不透,没能打破思维定势,不能运用新思路思考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到高职院校参加培训,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定下心来集中一段时间学习,通过多媒体演示,既学习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现代管理等重要的公共基础理论,通过教材自学、理论教学、辅导答疑、岗位研修、论文答辩等环节,更加深了对船闸运行、船闸结构、船闸机电等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理论修养,提升了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实际工作和操作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能够有力提升队伍素质
建立一支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一专多能,能够适应航道未来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队伍,是江苏航道系统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与南通航院合作办学七年来,全省航道系统技术工人普遍经历了两轮培训,他们都是江苏航道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担负着确保航道船闸畅通的重任,每次集中培训,时间虽然只有半个月,但具有很好的引领示范效应,通过教材自学、岗位研修、带徒学艺,读书习艺蔚然成风,涌现了58岁来学习,身患癌症来答辩等许多感人事例,达到了扩大影响,培养骨干,提高队伍素质的目的,也为全省航道系统乃至全国港航系统到南通航院接受岗位培训、干部轮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和成人后学历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