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探析
——基于南通市的实践思考
发布时间:2016-02-17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丛彬彬
        《教育部“十二五”名词解释》中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指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系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主要载体,具有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特点。其中,适应需求是指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实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布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中也指出,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实行区域差别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鼓励各地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面向区域主导产业,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装备工业的比重、服务业发展状况、中小企业的比例等产业结构特点,规划本地区的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这些都表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首先必须要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以基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
        一、国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经验
        (一)德国经验
        作为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德国也存在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主要是东西部发展不平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国首先从促进区域间的职业教育均衡着手。国家不但建立了专项基金,用于经济欠发达东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就业项目,而且启动了“青年应急计划”和“东部培训职位计划”。“青年应急计划”主要是为了减少或避免青年失业,主要包括培训市场导向措施,劳动市场导向措施和提供就业帮助、激活社会委托等的激活性措施。“东部培训职位计划”主要是针对在校学习成绩较差的及社会能力不健全者和获取培训职位失败者。同时,德国还强调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因此,《联邦职业教育法》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管机构进行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如“手工业协会是本法意义上手工业条例界定的手工类职业的职业教育主管机构。工商业联合会是本法意义上非手工业工商类职业的职业教育主管机构。农业协会是本法意义上农业包括农村家庭经济类职业的职业教育主管机构。”德国在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其主要指向还是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近年的深入推进,德国在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东西部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
        (二)美国经验
        美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历史较长,且已基本形成了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主要采取的是两种形式,即建立社区学院和地区职业技术学校。社区学院在美国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由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需求地激增而应运而生的。社区学院的宗旨是“社区为中心、为社区服务、发展社区经济”,其课程的设置紧贴市场需求,以满足社区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发展的需求为已任,是区域经济发展所需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支撑。地区职业技术学校也兴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其诞生的因由主要是两个,一是限于地方上的人才、物力、财力及生源,为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提高教育的规模效益;二是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在一些相对偏远、贫穷、落后的地方难以建立起师资优良、设备齐全的职业院校。因此,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各地就共建覆盖范围广泛、服务区域经济便利的地区职业技术学校。据统计,全美国47个州建设了2000余所服务范围不一的地区职业技术学校。据美国教育行政专家纳尔逊的调查:全美有20%的地区职业技术学校(或中心)为一个学区的学校提供服务;33%的地区职业技术学校为2至5个学区提供服务;14%的地区职业技术学校为10个以上学区的学校提供服务;14%的学校其服务范围扩及整个州。社区学院和地区职业技术学院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澳大利亚经验
        澳大利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比较成熟和完备的,尤其是随着其国内经济和区域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了改革探索。目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有TAFE学院、成人与社会培训机构、私营培训机构、企业培训机构等,其中,TAFE学院作为公立机构,由各个州政府举办。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在办学过程中,都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为办学宗旨,依据市场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只要满足行业、企业需要的职业(专业)岗位,是学生愿意学习的专业,学校有办这个专业的条件(师资、场所、设备等,经过政府与行业机构从宏观布局等多方面论证等四个条件,专业即可设置。专业设置的严谨性、行业性和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贴切性非常强。同时,近年来,澳大利亚还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改革,分别于2008年成立了一个新的国家机构澳大利亚技能署,2009成立了高等教育与就业部长理事会,新的机构成立的目的之一即是能够更好地理顺职业教育办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衔接关系。同时,2009年,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与国家质量局委托相关机构对职业教育与培训进行了一次全面评估,尤其是对培训计划进行了重点审查。澳大利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已成为整个澳大利亚经济保持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呈现上升趋势。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关系
        世界发达国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种种经验表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都是受宏观指导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引导的。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是区域经济人力资本的主要来源并为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技术与培训服务;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又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搭建平台,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升级又对职业教育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推动职业教育顺势而为,积极探索,不断变革,区域经济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扶持与帮助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外在推动力。
        (一)动力之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完整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能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方面的人才与技术服务,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能够提供产业链和产业群发展所需的多层次技能型人才。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高端人才供应主要由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高校提供,而初、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及员工培训等则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供给。而且,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第二、三产业仍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培训目标即是第二、三产业的技能型人才,二者是直接对接的。二是能够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企业对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制造产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上。现代职业教育通过专业体系与产业和职业岗位对接、课程体系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教材体系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调整与转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能够紧随地区产业的发展步伐,不断提升技能培训水平,拓展技能培训领域,培养出更加符合区域产业升级转型需求、更有市场竞争力、更有创造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从而助推产业发展。三是职业教育能够提升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水平。现代职业教育在承担人才培养使命的同时,亦承担着生产技术创新的使命,其通过区域性产学研紧密合作和服务,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实在的效益;同时,这些新的技术、新的工艺和新的设备使用的承载者——技术工人又可以在新的基础上提高或创造出更加先进的技术。现代职业教育与区域企业所建立的这种关系和多方面的联系,加速了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产生,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指向之基:区域经济发展承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区域的产业现状及其转型升级方向引导着职业教育按照产业、职业能力、岗位要求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对策,这表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根基与承载之地,引导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构与改革。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域经济发展决定着现代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主要依赖区域经济发展,人才输出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各种产业、服务业等所需的不同级别的技能型人才,区域经济发展良好,其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就多,反之,就业岗位就会减少,就会直接影响到现代职业教育的招生、就业、社会服务等,也会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与质量;二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会影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根本,根据产业群、产业链和相应岗位素质要求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是区域经济发展,这也是其办学的区位所决定的。三是区域经济的结构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及专业设置的导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契合的实质是职业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契合过程,其应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教育结构体系同社会发展的关系,就是不断地由不适应到适应,再由新的不适应到新的适应的过程,教育结构体系与社会发展的绝对适应是不可能的”。区域经济结构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职业教育必须要在办学的过程中紧随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建立前瞻性的专业设置机制,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建设新专业,淘汰已不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旧专业,确保人才培养的目标准确。
        (三)联动之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区域经济对接模式选择。在2009年全国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温家宝曾经指出,要注意职业教育的规模、学科的设置、需要和社会需求相吻合,因为它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所以又应该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现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契合在现实运行过程中表现为不同的模式,这些模式的选择大多经过实践的证明,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是能够保证二者的深度融合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基本技能型模式。主要是大力发展初、中级职业教育,吸纳大量初中毕业后不再升学学生的职业教育,主要是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开展各类短期职业教育培训,帮助城市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中低端技能人才需要;二是高级技能型模式。通过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培养区域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培育区域支柱产业相适应的高技能型人才,不断提高产业的知识装备和附加值,以提升区域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三是创业创新型模式。通过区域职业院校与政府或主管部门共同制定政策,通过设置创业园等方式,联合培养或鼓励具有创业创新意识的学生或社会人员进行各种各样的商业创新与产业创新,以促进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提升。
        三、南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区域经济的联动
        (一)南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现状。江苏省南通市有着悠久的职业教育历史。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早在上世纪初就不仅创办了各类层次职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而且强调教育以实践为先,强化技能训练,即“知行并进,学做合一”,他的思想与实践对南通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尤其“十一五”期间,南通的职业教育坚持以发展为先导,以服务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规划、优化布局,积极推进职教资源整合,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持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南通职业教育对接产业发展,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市37所职业院校中,有普通高职院校6所、五年制高职学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26所,成人高职院校2所、在校学生168万。其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4所中,南通中专是全国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8所学校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并通过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评估。高职院中,有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所,省级示范院校1所。此外,全市有12所职业院校26个专业开展了分段衔接培养试点,探索中高职衔接、专升本衔接,拓宽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生的继续升学渠道。二是各职业院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各院校与企业创建职业教育实训、实习培育基地。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南通职大与重点企业创建职工实习培训基地159个,每年培训人员3000多人;南通纺院与重点企业建立实训、实习基地13个,每年培训职工4000多人;南通航院建立了112家企业参加的南通航院理事会和教学实习船董事会。三是各职业院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十一五期间,建成5个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级实训基地,76个省级以上示范专业;中职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06%,高职院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到6714%。在国家、省级各类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南通市师生代表连续多年综合成绩名列前茅。四是南通各级地方政府,逐步重视并并给与相应的政策,支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政府还积极推动相关院校通过异地兴建、校区置换、合并升格等途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办学实力。2010年,南通“地方政府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被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2012年,南通又成为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试验田。如皋市也成为全省首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改革实验区。南通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5%,就业对口率达到80%,“十一五”期间,共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223万人。
        (二)南通现代职业体系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联动存在的问题。虽然,南通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目前来看,与南通市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相比,依然存在着不相适应、不相匹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资源整合欠缺。由于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南通各职业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基本上各自为政,互相之间的人力资源、社会资源、校园资源无法共享;由于院校的自我保护,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培训体系等,在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容衔接等方面还无法真正做到整合。二是专业设置及调整明显滞后。随着江苏沿海大开发和长三角一体的两大国家战略在南通的叠加效应不断发酵,产业发展对于技能型人才需求在量与质上都有大幅度提升,但目前各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的调整上还有些后知后觉,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与社会需求不吻合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大。南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需要各方力量共同作为,政府、职业院校、产业、企业等主体都需要介入,但由于互相之间的利益诉求存在着差异,互相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还明显偏少,尤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积极性,校企合作没有根本的制度保障,未能形成政府、行业、企业、院校互动共赢的运行体制与机制。
        (三)南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适应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思考。从构建的系统性、体系性的角度分析,南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平台,为了其更适应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其应着手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建立多方参与的沟通交流体制。构建南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要能够搭建政府部门、行业部门及企业与职业院校的互动平台,理顺相互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一是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政策保障体制机制,逐步消除给职业院校发展带来的政策壁垒和体制约束;二是建立并畅通相关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各相关机构、部门以及企业、院校参与的职业教育联席委员会,协调职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三是建立优化的对职业院校的评价考核机制,科学地能动地反映职业院校的发展变化。二是建立职业教育整合机制。依据目前南通职业教育各自为政的现象,由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牵头,通过制度上的创新,逐步建构起“平行”向“立体”转换的职业教育体系,打破传统的各院校间学科、专业的壁垒,逐步建立起学科条块、专业线式的的资源整合体系,为南通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产业技术创新搭建新平台。三是创新专业设置及调整机制。南通各职业教育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专业设置只看市场的观念,一方面,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尤其是紧随南通新的发展战略的需求,及时确定前瞻性的产业发展点,提前设置相应专业;另一方面,各院校要相互进行专业设置的沟通与协调,防止专业大量重复招生。同时,各院校还要注意产业链、产业群对专业专业群、专业链的对接建设,以便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大做强专业建设。四是树立国际视野的职业教育观念。南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必须根据职业教育越来越全球化的趋向,不断开拓国际视野。一方面,要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快与国际职业教育的接轨,特别要多选派人员到国外进修培训,掌握国际最新职业教育理论和手段,尽快熟悉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动向;另一方面,要在合作办学、专业建设、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形成国际化办学特色,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适用性,为众多在通的外资、合资企业及机构培养高技能人才。

 

 

Copyright2005-2013   www.jsjtzyh.com
地址:南京市高新开发区东大路9号   邮编:210032   电话:025-68965670 025-68965510   传真:025-68965510
备案号:苏ICP备14029643号-1
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