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通铁路对南通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6-02-15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顾玉萍       李上康

        高速铁路通道对沿线地区经济产业的影响目前是高速铁路研究的热点,较有代表性的有:罗平(2009)分析了绵成乐城际客运专线对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业、交通物流业的产业发展效应,并采用二次项曲线模型预测该客运专线对沿线地区旅游业的经济带动效应;赵丹丹(2010)用回归分析模型预测客运对三次产业的拉动效应,计算了三次产业的时间价值结构比和京沪高铁沿线省市的产业梯度系数,利用产业发展和交通经济带等相关理论,预测了京沪高铁沿线地区未来的产业空间布局;王杨堃(2011)主要分析了从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等方面探讨了高速铁路发展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及注意问题;石海洋等(2012)分析了发达经济体高铁枢纽地区产业发展案例、产业发展规律及产业类型。本文较为深入地研究了南通市近五年来的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趋势,并将其融入到沪通铁路的产业发展效应中,还研究了沪通铁路影响南通产业发展的特征与机制,研究认为沪通铁路在相当长时期内将强化南通市“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迅速扩大南通产业规模,优化南通产业布局,改善南通产业环境,并推动南通产业创新。

        一、南通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一)发展现状。一是总体增长情况。2009年以来,南通市经济产业增长保持了良好势头:地区生产总值每年增速均在11%以上,年均增速高达1250%,高于同期江苏省1110%年均增速140个百分点,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0389亿元,占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的852%;三大产业总体增速平稳,第一产业每年增速均保持在3%以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每年增速均保持在12%以上(见图1;资料来源:2008~2013年南通市及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江苏省统计年鉴2013年版,下同;增速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可比增速,下同)。
 
 
                                                                        图1南通市近五年三大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速比较
 
二是产业结构变动情况。2009年以来,南通市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得到优化:与江苏省整体水平相比,南通市第一产业年均增速以390%低于江苏省410%的相应增速,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以1320%、1330%高于江苏省1160%、1140%的相应增速,相应地,第一产业占江苏省的比重由2009年的1074%降低到2013年的947%,远低于2008年的1110%,现代农业竞争力提升不快,相对优势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江苏省的比重由2009年的873%上升到2013年的902%,该比重的上升除了南通自身的增长外主要得益于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后的第二产业比例下降而第三产业比例上升的服务化趋势,而且增速逐年回落(见图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江苏省的比重虽由2009年的765%上升到2013年的783%,但是仍然低于2008年818%的比例;南通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9年的82∶560∶358调整为2013年的68∶521∶411,五年间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53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了39个百分点,同时,江苏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9年的64∶541∶395调整为2013年的61∶492∶447,五年间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52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了4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南通市三大产业增加值的发展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与江苏省保持基本同步;但是,南通总体上仍然处于“二、三、一”的重化工业阶段(与苏州市产业结构类似),第三产业比重仍然较低。
        (二)主要发展特征趋势。一是服务化。2009年南通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以来,至2013年年底,年均增速高达1326%,比同期南通市和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高出076和216个百分点,比同期江苏省服务业增加值1139%的年均增速高出187个百分点;南通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8年的3581%上升至2013年的4150%,5年间提高了52个百分点;2009年以来,南通市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速2105%,比同期南通市和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高出855和995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江苏省旅游业总收入1878%的年均增速。二是高科技化。2009年以来的五年间,南通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855%,由180073亿元增长至4816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980%增长至4240%,提升了1260个百分点;同期,江苏省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30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30%增长至3850%,五年间提升了850个百分点,低于南通市的相应数据。由此可见,南通市产业结构持续向高科技化发展,而且快于江苏省的平均水平。三是重工业化。2009年以来的五年间,南通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高达1457%,2013年已经达到258390亿元的规模;重工业增加值与轻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731%与1034%,两者的比例由164:1提升至198:1,接近2:1;同期,江苏省重工业增加值与轻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429%与1215%,两者的比例由246:1提升至247:1,基本保持稳定;同期,南通市装备制造业产值由262937亿元增长至52223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达到2064%。南通市重化工业的趋势依然继续,并且快速追赶江苏省先进水平。南通市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智能装备和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从2009年年底的122970亿元增长至2013年年底的340420亿元,4年间年均增速达到2602%,有力地推动了南通的重工业化进程。
        二、沪通铁路影响南通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与机制
        (一)沪通铁路影响南通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是通达性。这是沪通铁路对南通及苏中苏北地区经济社会产业发展最基本的作用。与京沪高铁、沪宁杭高铁等与已有铁路线平行修建的高铁客运专线不同,沪通铁路是在原来没有铁路线路经过的沿江地区修建的纵贯南北、跨越天堑的高速度、大容量国家I级电气化铁路干线,形成了南通市铁路网络“七”字型布局的关键一横,也正好形成苏州铁路网络“丰”字型布局的关键一竖,弥补了南通与苏州原有铁路运输网络的空白。通达性的改善提升了苏州的经济辐射能级,释放了南通的区位优势叠加效应,使得南通真正具备了发展现代枢纽型经济的基础条件,不仅对包括滨江新区(据南通市2012年规划)在内的南通市产业布局优化提供支撑,而且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作用。
        二是战略性。作为鲁东、苏北通往江南地区(上海、苏南、浙东)最便捷的铁路客货运通道,沪通铁路使南京以东的江北与江南两大区域之间的铁路客货运输避免了绕道南京中转的过远运输劣势,大量的客货运输从必经南京改为取道南通,为生产企业和整个社会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和通行成本,将南通这个原本籍籍无名的边缘小站提升到了举足轻重的铁路枢纽位置,将平东站与南通西站所在的南通滨江新区提升为沿江开发的新引擎,助力南通率先发展,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和长三角三小时经济圈,奠定南通作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江苏江北龙头的地位,同时实质性加速江苏沿海开发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由此可见,沪通铁路对南通市、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性影响。
        三是网络性。这是指新建线路不但使得线路所经地区的任意两点之间的可达性得以实现,而且因为新建线路衔接了所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已有线路,往往成倍放大了通达性效应,产生了网络性。沪通铁路作为国家沿海高速铁路通道的控制性工程,向北通过宁启复线衔接了连盐铁路与新长铁路,向南接入了江南铁路网,向西与宁通城际铁路交会衔接,向东通过宁启复线衔接了吕洋铁路与海洋铁路,不但完善了南通的铁路干线网络,更重要的是打通了长江南北铁路的关键一环,在上海至徐州、南京之间形成新的通道。虽然沪通铁路长度仅有13728公里,但其沟通的并不仅仅是沿途的车站地区,而是通过时空压缩效应极大地缩短了上海与江苏江北地区的时空距离,加强上海向江北地区乃至北方沿海地区的辐射功能。
        四是快速性。沪通铁路(南通至安亭段)虽然未达到250km/h的目标速度值,但是其作用和效果与此速度值无关,因为:按照设计营运速度,南通至上海仅需一小时左右,南通已经被纳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衔接沪通铁路的宁启铁路复线将于2014年底全线建成通车,通苏嘉城际铁路(将于2015年开工建设,与沪通铁路共过江通道,速度目标值250km/h以上)、锡通高速公路过江通道与沪通铁路工程几乎同时竣工,至2018年8月建成后的5年内,宁通城际铁路(2017年至2021年建设)也将建成通车,届时,沪通铁路通道将成为名符其实的高速铁路通道。
        五是大容量。根据《新建沪通铁路上海(安亭)至南通段可行性研究审查意见》,沪通铁路为国家I级双线电气化线路,客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使用电力机车牵引,建成后将开行动车组;预测南通至张家港段近期发送客车52对/d、货运1261万t/a,远期发送客车66对/d、货运3098万t/a,南通至太仓段远期发送客车100对/d、货运2500万t/a(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沪通铁路长江大桥同时搭载沪通铁路、通苏嘉城际铁路和锡通高速公路,按两股普铁、两股城际铁路、六车道高速公路和50万V电缆“四合一”综合性过江通道设计,可以通行双层集装箱列车,兼具客货运输功能;桥下主通航孔净空高度采用与苏通大桥相同设计,不小于62m,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跨公铁两用斜拉桥。以沪通铁路长江大桥为标志的沪通铁路作为世界级的大容量客货运输通道,叠加了高速铁路(主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与高速公路(主要带动第二产业发展)的效应,决定了其综合效应远大于一般的高速铁路。
        六是渐进性。沪通铁路对经济产业的促进效应将随着通苏嘉城际铁路、宁通城际铁路、南通市轨道交通的配套完善而逐渐发挥出来。在沪通铁路建设过程中,除了熔盛重工为沪通铁路工程供应水下沉井、蛟龙重工为沪通铁路工程供应管桩和沉箱之外,南通大多数企业并非中国铁路的重要供应商,与铁路系统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制造业并不十分发达,所以沪通铁路建设阶段对南通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尚未具有普遍意义;加上铁路项目特别是高铁项目的后效应大于前效应,所以沪通铁路的经济产业效应具有渐进性,长期效应远大于近期效应。沪通铁路塑造的新沪通经济带与其他交通经济带一样,将会逐渐聚集人口、城镇及产业,依次经历起步、初成、扩张、延展4个阶段,推动南通市产业布局由增长极模式向点轴(线)模式、网络模式演变。
        (二)影响机制。首先沪通铁路对南通市的产业发展效应在于高速铁路本身所具有的节约客货运输时间所产生的价值、改善运输结构所产生的价值、降低出行成本所产生的价值,这三大功能使得沪通铁路极大改善了铁路车站周边地区与铁路沿线腹地的区域可达性与网络性,产生了良好的区位优势提升与叠加效应;不但迅速扩大了南通市经济产业发展所需要素的流动范围,还极大提升了这些要素的流动强度,为这些要素的系统投入、组织、创新奠定了基础,必然产生时空压缩效应、集聚与扩散效应、开放效应,从而带动沪通铁路平东站和南通西站所在滨江新区和沿线地区的经济产业发展,企业初步聚集取得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期次作为沿海高速铁路控制性工程的沪通铁路正式运营所带来的各种交通运输经济效应被不断放大,区域产业经济成长遇到了瓶颈,引致需求高级发展要素的便捷流动与高效运送。因此,宁通城际铁路、通苏嘉城际铁路全部建成通车可以形成大容量、高速度、全天候的综合性过江通道,继续提升南通的通达性与网络性,叠加其区位优势;与此同时,要素流动障碍倒逼南通城乡之间、区县之间配套完善以轨道交通网络为骨干的高频次、大众化、快速便捷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降低整个社会的通勤成本与货运成本,不断释放城区空间布局与交通系统优化的成本效益及环保效益,便利南通与长三角各城市间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高级生产要素的顺畅快速流动,缩短南通与江南之间的距离感,提升区域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可得性、流动性、获利能力与配置能力。接着,需要站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掘与利用优势资源,明晰产业定位,加强区内企业合作与区际产业互补,构建特色鲜明的世界级高端产业链与价值链。进而,产业布局调整、产业规模扩大、产业形态创新、产业环境优化得以持续进行,南通市的产业经济发展动力生生不息,向高级业态不断转型和跃升(见图2)。
 
         三、沪通铁路对南通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对产业规模的影响。总体上,沪通铁路对南通产业的影响,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相当长的时期内,第二产业仍会占据南通市产业的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增速将会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并在江苏江北地区独领风骚。沪通铁路的通达性、网络性、大容量与快速性可以大大降低沿线地区及腹地的运输成本,将产生大量的客货运需求,随着南通市经济区位优势的质变与跃升,大量的企业将落户南通地区,诱发产生新的客货流,南通市原有的企业将凭借优越的区位、更近的大市场与廉价的运输成本取得相对于江苏江北其他地区企业更大的竞争优势,南通市的产业规模将会不断扩大。但是,即使如此,中近期内,南通市仍然会维持“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因为:中近期内,上海仍然处于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的发展阶段,与上海的高度接轨使得苏州长期保持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而且服务业在沪宁高铁营运后才扭转多年负增长态势实现了小幅正增长,沪通铁路拉近了南通与上海的距离,使南通加速融入上海都市圈,在获取生产要素流动性收益的同时也难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极化效应,从苏州接轨上海的经验和苏通大桥营运对南通的影响来看,部分优质生产要素进一步加速向上海、苏南集聚是难以避免的,南通只能与上海、苏州、无锡的产业错位竞争、合作发展才能避免高风险的超级竞争,获取、保持并强化相关产业的竞争优势,南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主要是家纺、船舶制造及其配套、电动工具、钢丝绳、钢结构、食品加工以及六大新兴产业;与上述三地相比,南通的优势在于大量优质的土地资源、相对低廉的商务成本和运输成本、日益增长的市场容量、风和日丽的自然环境,而这些正是南通借助沪通铁路通道接轨上海和融入苏南的砝码,沪通铁路将会加速苏通科技产业园、锡通科技产业园、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的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加速南通市的重工业化进程并加深服务化与高科技化的发展趋势。
        (二)对产业布局的影响。根据交通运输引力原理与高铁经济理论,沪通铁路的建成将对设站地区与沿线地区产生的影响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不断衰减,体现出区域差异性与不平衡性。根据HugoPriemus“3个发展区”的结构模型,按正常人步速4~5km/h计算,第一圈层-核心区(离车站直线距离约033~083km),第二圈层-影响区(离车站直线距离约083~125km),第三圈层-外围影响区(离车站直线距离超过125km)。第一和第二圈层是南通西站最直接和直观的影响范围,通过综合交通网络,延伸铁路车站的辐射范围,使得产业发展要素的流动、集聚与扩散、整合与配置得以顺畅进行。沪通铁路对南通产业布局的影响不同于一般的高铁线路(见表1),三个圈层的范围及定位如下:
                                        表1 沪通铁路营运后南通地区产业布局发展规划                                     
发展区
初期(5年左右)
中期(5~10年左右)
远期(10年以上)
核心区
物流、贸易、餐饮、住宿、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且以低端生活性服务业为主
物流、会展、贸易、金融、商务、办公、研发、教育、资讯、购物、特色旅游、呼叫中心、外包中心、创意、信息
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并且高端物业、高级写字楼、高级酒店等高级服务业发展成熟
影响区
精密机电、光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等产业初步集群,形成江苏江北地区相对竞争优势;家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
初期形成的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形成长三角区域级的竞争力;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开展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建设
比核心区增加呼叫中心、外包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升级(ICT、生物科技和新医药);商业、旅游业等行业实现业态创新
外围影响区
船舶制造及其配套产业、食品工业、机械及电动工具制造业集群,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智能装备和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与海洋经济产业迅速发展
初期形成的产业集群升级,选择并嵌入有竞争力的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成为全球重要的供应商;现代农业与海洋经济产业集群
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集群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跃升,具备全球竞争力,现代农业与海洋经济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第一核心区范围及定位:以南通西站为圆心,半径约083km,方圆约216km2,位于南通市通州区的平潮镇与平东镇,定位为城市副中心与物流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第二影响区范围及定位:以南通西站为圆心,半径约083~125km,方圆约216~491km2,包括南通市通州区与港闸区部分地区,定位为多功能转运中心、工商业中心与文化中心;第三外围影响区范围及定位:离南通西站直线距离超过125km,南通市除了核心区与影响区之外的其他地区,定位为工商业中心与现代农业、海洋经济产业中心。因为沪通铁路与沿海高速铁路、沿海高速公路(盐通高速公路)同为南北走向,南通西站与东向南通市区、东北方向南通兴东机场之间的直线距离均不到10km,城市轨道交通营运后即使算上车站停车时间在内单程时间不到10min(按80km/h计算),结合交通经济带“点—轴—面”的发展机理可知,南通西站周边地区的产业带将向东和东北方向拓展,使南通市通州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组团式发展,共同构成南通的城市中轴线和核心产业带,汇聚南通市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
        (三)对产业环境的影响。沪通铁路之于南通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提高其与大都市上海的连接度而一举克服交通区位劣势,形成江苏江北地区至沪苏锡地区之间最大的综合性过江通道和“向南畅通”的区位新优势。经济区位的跃升使得南通跨入了“沪通时代”——继苏通大桥通车、洋口港开港、崇启大桥通车之后的桥港新时代20升级版,这无疑对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江苏表1沪通铁路营运后南通地区产业布局发展规划发展区初期(5年左右)中期(5~10年左右)远期(10年以上)核心区物流、贸易、餐饮、住宿、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且以低端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物流、会展、贸易、金融、商务、办公、研发、教育、资讯、购物、特色旅游、呼叫中心、外包中心、创意、信息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并且高端物业、高级写字楼、高级酒店等高级服务业发展成熟影响区精密机电、光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等产业初步集群,形成江苏江北地区相对竞争优势;家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初期形成的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形成长三角区域级的竞争力;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开展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建设比核心区增加呼叫中心、外包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升级(ICT、生物科技和新医药);商业、旅游业等行业实现业态创新外围影响区船舶制造及其配套产业、食品工业、机械及电动工具制造业集群,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智能装备和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与海洋经济产业迅速发展初期形成的产业集群升级,选择并嵌入有竞争力的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成为全球重要的供应商;现代农业与海洋经济产业集群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集群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跃升,具备全球竞争力,现代农业与海洋经济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沿海大开发乃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性影响。南通建成名符其实的江北枢纽,大大优化了南通的产业发展环境,使得南通产业发展具备了全国一流的交通硬环境。主要由通达性、快速性、便捷性、高效性所带来的开放效应便利了沪通铁路沿线及间接腹地的货物运输与旅客出行,为江苏省以及长三角各地区经济产业发展中减少分割和提高密度,协调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抑制过度竞争加强有效合作从而提升产业区际联系度夯实了基础。南通市正处于重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也处于运输化阶段,对大运量、快速化、可达性、高效性运输通道的需求日益强劲。随着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改变和综合运输网的不断完善,劳动力素质、技术因素、置业环境与城市品质在区位选择中成为主导因素,现代企业往往倾向于投资扎根于环境最满意而非运费最低廉之地。因此,沪通铁路倒逼南通市尽快配套完善城乡综合运输网络衔接沪通铁路车站以充分发挥沪通新通道的时间与空间经济效应,积极营造宜居宜业、包容会通的发展环境,开放构建沪通铁路复合发展轴。
       (四)对产业形态的影响。沪通铁路通道的通达性、快速性、便捷性与高效性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知识流汇聚与扩散,这些生产要素的运动产生了新的动势与组合方式,发挥聚集效应与开放效应,在与上海、苏州、无锡等江南地区甚至浙东地区的交流与融合中,南通市产业在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形态也将不断变革与创新。例如,旅游业方面宜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滨江旅游业、邮轮旅游业,注重体验和顾客参与,以南通江海文化与长寿文化渗透,体现特色;在与上海、苏南旅游业错位竞争发展方面,南通滨江新区的优势在于可以承接兴建大型综合性亲水文化景观平台与游乐设施,与南通西站枢纽的大器独特设计交相辉映,共同构成城市新地标;餐饮业宜与现代农业、旅游业高度互动发展,重点经营特色农产品与江鲜海味特色餐饮,借助沪通铁路与通苏嘉城际铁路、沿江城际铁路吸引苏州、无锡、泰州三市高铁站周边地区居民与员工下班后到南通西站核心区就餐休闲,吸引长三角居民周末和节假日就餐休闲游乐,发展多元休闲娱乐产业。
        沪通铁路之于南通具有不同于一般高速铁路的通道经济效应,主要是因为沪通铁路长江大桥从根本上提升了南通的区位优势,改善了南通的产业发展环境,使得沪通铁路得以叠加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的产业带动效应。本文在分析了南通市近五年来的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趋势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沪通铁路影响南通产业发展的特征与机制,并从产业规模、产业布局、产业环境、产业形态方面对沪通铁路的影响力进行了分析预测。关于沪通铁路对南通及其他沿线地区产业发展影响的定量分析有待深入展开。

 

Copyright2005-2013   www.jsjtzyh.com
地址:南京市高新开发区东大路9号   邮编:210032   电话:025-68965670 025-68965510   传真:025-68965510
备案号:苏ICP备14029643号-1
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