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行为失范的案例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1

                                                                      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夏春荣
        一、 触目惊心的案例与思考
       案例之一:2012年11月21日,在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机械工程系就读的张黎明(化名)被学校勒令退学。原因是张黎明在教室内与女同学接吻,被摄像头记录了下来。
       案例之二:2013年9月14日,河南柘城县一学校发生学生打砸食堂事件;2013年10月14日13点40分左右,河北承德技师学院发生一起学生斗殴事件,造成一名学生死亡。
       案例之三:2013年11月16日,广西河池市30多名青少年集于街头斗殴,导致一名15岁中学生被捅伤后不治身亡。事后,14岁的主要犯罪嫌疑人罗某投案自首。起因是他在一个QQ群内被前女友的现任男朋友谩骂,于是双方约架。
       案例之四:来自上海首条“少女意外怀孕求助热线”的消息,该热线2012年寒假期间求助电话共计1863通,较往年增加265通。求助少女中占比例最高的依然是职业院校学生。令人担心的是,热线医生在心理救助过程中发现,近四成求助少女有过自杀念头。部分意外怀孕少女以纹身、自残方式“留念”、宣泄情绪。
       以上案例,令人触目惊心,细节不必深究,但反馈出一个现实问题:现代职业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所作所为,已经超出基本的学生标准,偏离人生的轨迹。当青春期的躁动被用集体斗殴、粗暴打砸等形式表现出来,不禁让人疑问,到底是为了什么,要用如此激烈的手段,来“放纵”那无处安放的青春。这些学生的行为又该用怎样的词语来描述?笔者想到了一个词——“失范”。
       近年来,江苏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势头良好。目前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可以说已经占据江苏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各职业院校不同程度的无序扩张,部分学校粗放型发展,导致如今职业院校生源质量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学生的失范行为时有发生:不文明、违纪、违法犯罪等案例时常见诸报端。对职业院校来说,学生的失范行为稍不重视就会发生,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维护平安和谐校园的稳定工作,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的主要职责。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失范行为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学校的教学工作,社会生活的安定和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它愈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优良教学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与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引导、教育、管控。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控制,可以采用对自觉遵守规范行为的激励,也可以结合校园实际对失范行为进行制约。
       二、 职业院校学生的常见失范行为及成因分析
       课题组进行了“官方(学校)”和“民间(学生)”两方面的调查统计,一是统计了2007年、2008年两学年,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的学生情况,二是在在校的2010级和2011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常见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①打架斗殴;②盗窃等品德不良;③抽烟喝酒、无故旷课或考试作弊等散漫行为;④网络成瘾等。
       职业院校学生现状是独立生活能力差,具有突出的个性;入学前基本上没有经历宿舍中的集体生活,缺乏集体生活的技能,大多学生在家从没自己洗过衣服、整理床铺、打扫过室内卫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身习惯不良。据不完全统计,有42%以上的学生曾经吸过烟,26%以上的学生上网包夜,还有的学生乱花父母的血汗钱,竟然心安理得,毫不心疼,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厌学现象严重;个别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逆反、抵触、孤僻、钻牛角尖,不能直面困难。通过长期的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和座谈,课题组得出职业院校学生失范行为产生的主要成因有三个方面: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心理原因。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显得相对滞后。一些成年人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职业院校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成熟阶段,如果不正确引导,将会使其误入歧途,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当前,离婚率的增长,导致很多未成年人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有些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教育方法不科学,与孩子沟通少,言行不一;有些家长只顾挣钱,对学生不管不问,对孩子的行为缺乏有效监管。职业院校学生,看起来是成人,但在社会学意义上却是婴儿,心理和社会适应上极不成熟,普遍是一个较难教育、具有特殊思想特点和心理行为特点的群体。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争强好胜,虚荣心强,容易产生自卑感,患得患失。还有部分学生心理失衡,多疑,用一种固执的心态去判断事物,有嫉妒心,胸无大志、无所事事,以此来遮掩自己的平庸。
       三、 基于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预防对策研究
       (一)  从思想品德着手,开展德育引导工作。世界上最远的路是心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课任老师和班主任、辅导员应当通过环境陶冶、活动练习、品德评价、操作鉴定来规范学生的言行,通过集中教育和教师的个别正面引导,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可以成功做好转化学生失范行为的工作。
       (二)  转移注意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意义重大:一是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二是可以让人获得安全感;三是有助于确立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四是有利于人的长足发展。;五是使人获得人生幸福感。社会交往技能对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职业院校的学生,要掌握建立和保持友谊的社会技能,包括顺利地加入某个集体的活动、对同学同事表示赞扬和支持、恰当地解决冲突等等,加强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交往中掌握分寸,明白事理,规范行为,促进失范学生的转化。
       (三)  重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给失范学生更多的关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通过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要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从早晨起床、午休、晚自修及睡眠,老师都应严格到位、认真管理、点名,做到时时、处处、事事有人管,随时掌握学生的行踪,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家校联系卡,定期跟家长交流;设立“无垃圾周”、开展“宿舍技能比赛”、轮流当干部、读书交流等活动,对班级的纪律、卫生、文明礼貌等进行日检查、周公布、月评比;每月对学生进行一次操行考查、评定,并记入家校联系书;成立文明监督岗,对校服、校徽、团徽的穿着佩戴及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纠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向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注重环境育人,除注意校园的绿化、美化和净化外,自觉结合文明活动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落到实处。
       (四)  齐抓共管,发挥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建立家校委员会等各种方式和家长密切合作,把学生在校的表现通知家长,对失范学生要耐心地教育,争取家长配合。同时,努力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帮助,可以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聘请一些德高朢重的人帮助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可以让广大学生深入到工厂、车间等基地进行参观和学习,从实践中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培养能力。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意义明显、力所能及的活动,接受社会的积极教育因素,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  专业引导,重视培养,确保双出口(就业与深造并举)。按照终身教育的思想,人的一生都是接受教育的过程,整个社会都是教育场所,学校教育仅为一个人终生发展奠定一定基础。要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增强自身素质。因此,改革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把文化知识学习提到一个新高度,这是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紧迫任务。职业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既要开展校企合作,又要积极和相关高校联系,使学生能有一个继续深造的通道。
       (六)  唤醒主体意识,维护心理健康。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心理素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竞争精神、自尊心、表达能力、自信心、自主能力缺乏。本人对2009年、2010年我校在校的16个班级进行过深入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学生心理品质的突出问题基本上表现在上述得分最低的5项指标上。职业院校中有失范行为的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重视自尊、表现欲强、存在相互矛盾的不健全的心理问题。对失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意学生行为问题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要充分研究和分析,寻找根源,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他们心理机能。
       管理是科学,管理是艺术,德育工作也是如此。职业院校失范学生的管理是一门与众不同的科学和艺术。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转化失范行为学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急于求成。职业院校学生本身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是一个存在安全不稳定因素的群体。如何搞好职业院校学生的管理,是对广大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的巨大挑战。只有学校、教师、家庭、社会通力协作,深入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特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乎其自身实际的科学预防对策,就一定能做好失范学生的预防教育转化工作。
 

Copyright2005-2013   www.jsjtzyh.com
地址:南京市高新开发区东大路9号   邮编:210032   电话:025-68965670 025-68965510   传真:025-68965510
备案号:苏ICP备14029643号-1
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