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5-02-02

盐城市运输管理处    薛 锋

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盐城交通运输部门不断强化政府保障,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运输资源,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运营组织,加强网络衔接,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城乡客运服务体系、城乡物流服务体系,为统筹全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服务保障。
一、 全市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现状
(一) 运输经济概况。盐城毗邻欧亚大陆桥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交汇处,位于上海都市圈的北缘,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城市,区位条件十分优越。近几年,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也随之加快,至2013年,全市有一级汽车客运站6座、二级汽车客运站6座、三级汽车客运站11座。全市共有道路客运企业35户,营运客车3442辆,客运班线931条,通达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全市道路货运业户共有3.4万户(个体2.98万户),营运货车4.51万辆48万吨,厢式、罐式、集装箱等专用运输车辆比例已达29.3%。
(二) 农村公路现状。盐城始终坚持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繁荣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的重要举措来抓,农村公路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2013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7291.1公里,其中四级以上等级公路达15272公里,农村公路中,县道2886.8公里,乡道6287.1公里,村道8023.7公里,等级公路里程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比重为88.3%。农村公路桥梁14097座,危桥为4009座,占总数的28.4%。全市9个县(市、区)所有行政村已全部通达水泥路,通达率达100%,全面实现了村村通四级以上等级公路的目标。
(三) 城乡客运现状。盐城积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几年前市区“一主一环五支”,总长度131.8公里的快速公交系统成功运营,运营车辆120辆,平均日发班次1300次以上,大大提升了主城区公交服务水平。2013年盐城市区新增257辆绿色环保公交车,新开辟K4等9条市镇公交和市区3条公交线路,市开发区、城南新区、盐都区实现了市镇公交全覆盖,公交分担率达13.6%。城乡居民出行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城市客运配套的停车场、回车场、服务中心、综合枢纽也在加紧规划和建设之中,大大提高了城市客运运能和效率。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农村地区提高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和镇村公交开通率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1)班线配置:目前全市共有农村客运班线196条,农村客运车辆1530辆,全市所有乡镇、行政村实现了客运班车通达。同时全市已有东台溱潼等20个乡镇开通了镇村公交(2)站场建设:全市共建设有农村客运站82个,其中三级站8个、四级站19个、五级站55个,标准化农村客运候车亭574个。(3)经营管理:目前除东台、响水农村客运经营公司化改造较彻底,经营主体实行公司化运营之外,其他各县市仍大多维持个体中巴挂靠的运营方式。
(四) 城乡物流现状。全市现有规模较大型物流企业10户,其中占地面积达100亩以上的物流企业5户(大丰港物流、阜宁港物流、华晓物流、世宇物流、延福物流)。总占地面积800亩,仓储面积15万平方米,停车场面积21万平方米,进场经营业户400户。江苏悦达物流有限公司、江苏神龙物流有限公司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委员会评定为AAAA级物流企业。大丰港物流园区、盐城市现代物流中心、江苏里下河物流中心、阜宁港物流中心“1个园区,3个中心”纳入了省厅物流发展“十二五”规划。同时结合盐城乡镇工业、加工产业、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物流集聚效应明显等优势,选择农村物流项目进行培育,不断加快发展农村物流,全市形成省级农村物流示范项目10个。
二、 全市城乡交通一体化存在问题
尽管近年来盐城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整体发展水平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略显不足。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全市适应城乡公交运行的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总体不高,网络有待完善;城市公交回车场、停保场、换乘中心,农村物流基地、仓储保管等城乡客货运场站等基础设施不尽完善。
(二) 组织管理方式集约化程度不高。一是农村客运市场经营主体还显分散,存在集约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农村客运经营主体仍然存在挂靠、承包等经营方式。二是物流业发展总体呈现规模不大,管理水平不高的特点。与苏南相比规模相对较小,网络化运输、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发展不够。
(三) 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亟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直接导致了城乡客运和物流的分块割据,以及政策扶持上的倾斜,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同时二元体制引发了公交运营与农村客运之间的经营性矛盾,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极易引发城市客运与农村客运经营者的冲突,影响行车安全、群众出行和社会稳定。
(四) 经营效益低甚至存在亏损现象。一是城市公交企业由于普遍实行低票价或推行换乘优惠,并对特殊人群如老人、学生等实行政策性优惠,城市公交企业运行成本上升,企业经营负担过重。农村客流量小、客源不稳定、运输成本高,使得绝大多数农村客运经营者处于亏损或勉强保本的经营状态。二是盐城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规模和实力还有待提高,竞争实力不强,社会物流运行效益较低。
(五) 配套建设资金扶持力度较不足。盐城需要提档升级的农村公路、桥梁数量多、投入大,省厅补助的建设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地方经济欠发达,配套资金筹措难度大。同时物流业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投入和银行贷款,配套的建设资金扶持力度不足,即使有,相比之下也是杯水车薪。
(六) 城乡一体化总体服务水平不高。一是城市建成区覆盖广度与深度不足。主城区东部的开发区、南部的城南新区、西部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的线路覆盖广度与深度还有所欠缺。二是服务质量不高。公共交通各项指标处于全省中下游,相对于个体交通竞争力不强。三是农村客运装备技术水平落后,客运网络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多数物流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及方案设计等高层次物流增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展。
三、 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对策建议
(一) 科学编制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一是认真组织编制城乡客运和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规划。要按照“全域统筹、一体发展”的要求,在充分进行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运输规划、当地小城镇建设规划等,科学编制行政辖区内的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县乡客运班车发展规划和镇村公交发展规划以及城乡物流发展规划。大市区要通盘考虑亭湖、盐都、开发区和城南新区的实际编制规划。规划编制要立足整合城乡客、货运资源,优化城乡客、货运网络衔接,科学合理布局城乡客、货运线网。要改进营运模式,加快农村客运经营主体整合,城市公交、镇村公交必须实行公司化经营模式。市区和县城至周边乡镇的农村客运班线要按时序进度有序改造为公交线路或者公交化运营模式,促进城乡客运经营的集约化和服务的规范化。要大力实施农村客运通达工程,实现城乡客运对行政村的全覆盖。加快镇村公交的发展,充分利用城乡客运场站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城乡客运服务网络的有效衔接和融合,提高城乡客运服务的方便性。同时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物流站场、节点体系,完善体制机制,注重人才培养,强化信息网络建设,引导物流业健康发展,防止盲目攀比和重复建设。要依托城市商贸市场和农村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构建农村物流集散网络和城市物流配送网络,有效发挥城市物流对农村物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城市流通网络及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向农村延伸,引导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实现双向交互服务。二是编制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要依据“十二五”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完善农村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按照路、站(场)、运一体化的要求,继续推进农村客运站(亭)、农村物流站场建设,完善路网布局,提高路网、桥梁的技术标准和安全保障,实现城乡空间形态上的一体化,为盐城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 加大对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城乡客运方面:第一,加大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投入。建立市、县(市、区)、乡(镇)三级政府共同保障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将城乡客运统筹发展所需资金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市政府除负责对大市区城市公交的投入外,对各县(市、区)开通镇村公交并通过验收的乡镇,在市设立的交通建设资金中给予适当补助,用于镇村公交车辆增加(或更新)和新技术运用等,确保镇村公交开得通、留得住。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补贴补偿机制。建立规范的城乡公共客运成本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评估制度,强化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对城乡公共客运企业安全生产、营运效率、服务质量的监督考核。完善财政补贴补偿制度,对城乡公共客运企业承担的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残疾人、伤残军警人员、学生等实行免费或优惠乘车)和政府指令性任务,其经营性亏损以及承担的社会公共服务等政策性亏损,由市、各县(市、区)财政、当地乡镇在考核、考评、审计的基础上,全额予以补贴补偿。同时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相应的税费优惠政策,构建多级保障体系。第三,加大对基础设施用地的保障力度。规划、国土、交通等部门要对纳入规划的客运枢纽场站、公交换乘场站、首末站、调度中心、农村客运站、候车亭、停车场、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用地要优先保障。对经规划确定并依法取得的城乡客运基础设施用地,不得随意挤占,不得擅自改变用途。第四,构建合理惠民的客运票价体系。按照“公交公益性”的原则,结合财政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城乡客运票价。扩大票价惠民范围,在逐步加大城市公共交通和镇村公交覆盖面的基础上,有序实施刷卡乘车优惠,让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客运统筹发展成果,促进城乡客运服务的均等化。
二是城乡物流方面:各级政府根据“国八条”,从各个方面出台物流业发展扶持政策,将道路货运场站、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交通发展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将物流产业规划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列入省市重点物流建设项目用地优先予以保障,加大物流业发展投入,加大物流业发展财政资金补贴,减轻或减免部分物流营业税收,鼓励金融机构增加物流信贷规模、加大授信额度、实行实物抵押贷款等,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物流运输车辆便利通行,提高物流相关审批效率、试点农村物流保险业务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同时设立交通物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对现代物流园与物流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农村物流发展、甩挂运输试点、物流品牌建设方面给予一定的引导资金或补助,明确资金的补助标准、补助要求等,并积极向上争取部省对盐城物流业发展实施相应的倾斜,充分调动物流企业发展积极性,全面支撑物流业快速有序发展。
(三) 加快完善城乡交通一体化基础建设和管理。一是积极改善农村公路通车条件。对现有农村公路和桥梁,不符合车辆安全通行条件的,要纳入“十二五”规划加快提档升级改造。加快建设通往集中居住点等节点的农村公路,提高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新建公路安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竣工、同步验收。同时构建“事权明确、管理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养护运行机制,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渠道,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逐步形成“竞争有序、健康发展”的农村公路养护市场,推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二是加强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按照路、站、运一体化的要求,在新建或者改建农村公路时,加强农村客运站(亭)建设;加强对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台的改造,逐步完成对现有主次干道的非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台的改造任务,对不合理的站台进行站点调整;在新建或者改建城市道路时,必须配建港湾式公交站台和公交专用车道;做到路与站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重点加快大型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和大型公交回车场的建设,积极改善城乡居民出行和换乘条件。同时各县(市、区)、乡镇政府要加强农村公路和农村客运站(亭)等基础设施的养护与管理,提高基础设施完好率和使用率。
三是科学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时,一定要依托编制的物流发展规划,按照省“十二五”期间规划提出的“一个大县级中心基地加2个乡镇配套基地”的原则,布设农村物流网点,加快建设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农村物流站点(含邮政物流网点)四个层次的物流平台,在各级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实行投资渠道多样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达成农村物流网络全覆盖的目标。
(四) 优化完善城乡交通一体化经营模式。一是城乡客运方面:第一,优化城乡客运经营结构。城乡客运必须实行集约化经营、员工化管理、标准化服务、公司化运作。各地要加快对辖区内农村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的进程。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明确改造方法和进度,深入宣传发动,有序有力推进。对产权不明晰的,要通过收购、股份制等方式完成清理工作,严禁挂靠经营。第二,创新城乡客运组织模式。根据城乡居民出行需求和客流特征,对县(市)城区至周边乡(镇)的线路,有条件的应优先选用公交车型,实行公交化运营。大力发展镇村公交。对乡(镇)到乡(镇)、乡(镇)至行政村的线路,通过新辟、改线、延伸等手段,因地制宜实现多样化的运营模式,不断扩大农村客运的覆盖和服务范围。加快盐城大市区BRT及常规公交线路的新辟和改造,推进大市区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模式的改造。同时优化城乡客运线网布局。按照“全域统筹、强化衔接、减少换乘”的原则,对城乡道路客运线网进行优化,保障城乡居民便利出行,提高客运效能。
二是城乡物流方面:第一,拓展延伸物流服务。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鼓励龙头物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向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由运输承运人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提高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向大型化、专业化物流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与工商企业紧密配套的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运价话语权。加快推进现有具备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型企业及电子商务企业等的资源整合和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经营,强化现代专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发展。加强农村物流与邮政企业、快递企业等的有效结合,向快递物流和专业配送物流发展,有效服务农村经济。盐城应重点培育和发展以商品车发送为主的神龙万达物流、江苏悦达物流、以医药配送为主的华晓医药物流、以石油机械储运为主的建湖世宇物流、以农村配送为主的阜宁古河物流和射阳爱民物流等。第二,发挥先进运输方式的作用。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现代运输组织方式,消除制度性障碍,协调部门间政策,优化运力结构,大力发展甩挂运输车辆和各类专用运输车辆,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建立安全、高效、环保的运输系统。加强运输与物流服务的融合,以现有运输车辆安装GPS车载终端为基础,加快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区域间、行业间物流信息共享,为物流一体化运作与管理提供条件。第三,探索城乡物流对接的新模式。注重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有机衔接,构建以集约型城乡物流服务网、便利型城乡商贸物流服务网、快捷型城乡物流快运网为主的“三网一体”的城乡物流双向体系,依托城市物流,发展农村物流,实行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 切实加强城乡交通一体化考核与管理。一是加强城乡客运、物流质量信誉考核。要加强城乡客运、物流服务质量考核,定期组织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测评,构建监督考核结果与政府财政补贴补偿进行必要和适度的关联机制,将考评结果与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挂钩,促进企业强化内部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安全营运水平,提高营运效率,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是加快城乡客运、物流技术创新。一是城乡客运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广智能化调度,提高运营服务水平。强化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所有城乡客运企业、车辆、线路全部纳入信息在线管理,建立城乡客运服务信息监控系统,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发挥科技手段在经营行为监管和行业经济运行分析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新技术车型在城乡客运的应用。二是城乡物流技术创新当务之急是要强化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将城乡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纳入到区域信息系统建设中,使农业工作者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诸如农产品期货价格、市场供求信息、最新农业科技、气象资料等,并能够进行网上交易和各种咨询。还要求批发市场、超市、农业集团公司等物流运作主体参与到信息系统建设中,先建立适合自身运作的物流信息系统,再逐步与外界进行联网,最终形成覆盖整个区域的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系统。
三是确保城乡客运、物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强化运输经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Copyright2005-2013   www.jsjtzyh.com
地址:南京市高新开发区东大路9号   邮编:210032   电话:025-68965670 025-68965510   传真:025-68965510
备案号:苏ICP备14029643号-1 公安备案号: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1831号
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