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文明建设的“总开关”
发表时间:2015-01-21 来源:太原文明网
近年来,随着各种形式文明创建活动的齐头并进、竞相开展,可以说已经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文明大潮,因为拍碎了很多令人不齿的不文明、不道德的陋习,引领了新的社会风气,所以取得的成绩完全可以用“有目共睹、振奋人心”来概括。但是,就是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不是所有人都真正参与到了文明队伍中,一些人在观念上、行为上还不能与社会主流高度统一,其根源就是思想认识不正确。
有的人总认为文明、文化都是非常“虚”的东西,甚至是“不务正业”。这样的认识,如果让我们替他说白了,那就是“文明建设赚不了钞票、挣不来大钱,要之何用?”。冷静地说,这样的错误思想目前还是有一定市场,因为一些人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衣食住行都比以前改善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利益现实让头脑过于发热。但是,经济的发展必须伴随着社会道德的同步发展,经营致富离不开文明建设所创造的良好环境,因为很多事情是钱解决不了、但道德能够解决的,比如:钱卖不了商业诚信,但依靠道德和法律的力量就可以维护合法权益;钱解决不了家庭之间的感情淡漠,但道德教育足可以激发原始的亲情,所以文明建设解决的一定是社会发展的高层次问题,恰恰这些问题就是经济发展离不开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世风日下,要钱何用?
有的人参加文明建设却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自身就把一些工作看得很轻,觉得“传播好人故事、讲述文明道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很多人都不喜欢看,自然就没有什么作用”,思想差之一毫,行动相隔千里,文明创建工作自然受到影响。这里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质量和速度的辩证关系,一年一熟的稻米肯定比一年三熟的稻米香,就这这个道理。坦诚地说,我们讲一个好人故事,是不可能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但这种效果只要扎根了就会发芽、生长,但成为参天大树的时候,其作用是非常了不得的。比如:我们告诉一个人说话要文明,他即使心里不服气但起码以后会有所收敛,当有一天他被别人的不文明用语伤害到感情的时候,他就会无形中成为不文明用语的抵制者,一而十,十而百,终有一天文明用语会成为社会大众的共同习惯。
还有的人很会变通、很灵活,需要自己参与文明活动的时候,口头很愿意,内心不情愿,但教育别人的时候,文明有成了他的武器,这就是典型的“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客观地讲,文明建设讲究的是团队作战,欢迎每一个人的参与,但如果有一个人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我们也大可不必惊慌,因为一个人的力量阻挡不住文明浪潮的前进。但这种错误思想或者习惯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在文明建设上有合意、不合意的习惯,那么在具体工作、具体生活中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而这种行为会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诚信程度,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因为任何一个领导者和团队其他成员,都不会把重要工作交给一个“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人去承担。所以,我们不要只看到自己作为文明参与者的一面,还要看到受益者的一面,文明社会造福的还是社会全员。
社会发展根本上就是不同思想的博弈,身为文明志愿者,我们要首先坚守正确思想、反对不正之风,既不能有急于求成的想法,也不能有畏难而退的情绪,而要自信地、坚持不懈地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不让其它的错误思想侵蚀进来,不让其它的不正之风蔓延开来。(特约评论员 董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