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
发布时间:2015-10-10

发表时间:2015-10-04   来源:光明日报
                                                                               ——一论学习习近平访美并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重要讲话
  9月22日至9月25日,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从西海岸到东海岸,中国领导人的身影牵动着美国朝野的目光;从西雅图到华盛顿,习近平主席的系列演讲、讲话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其中,他对于发展是中国第一要务的强调、阐释,展现出了一个真实的、真诚的中国。
  22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的演讲中指出,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此,我们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段话,再次将中国带入世界文明的坐标系中,让世界“读懂中国”,也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深化了自我认识。
  但是,无论是中国评估自身还是世界认识中国,都应该立足于这个基本前提:今天,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美国的七分之一,排在世界第80位左右;中国城乡仍有7000多万低保人口、8500多万残疾人;中国改革犹在涉深水、过险滩,依法治国仍是任重道远。“发展”仍旧是当务之急、长远之策,是中国最大的现实。
  这个现实,需要我们自身的不懈奋斗。我们要立足国情,不受杂音干扰,把全社会的力量更好地凝聚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坚持把改革作为发展的根本出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继续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达成科学发展,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达成可持续发展。
  这个现实,需要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理解和尊重。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一直是世界和区域合作的推动者、国际事务及国际体系改革的参与者、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建设性力量。中国始终抱着谦虚的态度,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持守和平发展、践行兼收并蓄、崇尚和谐共生、反对国强必霸。基于同样的价值和逻辑,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中国人民的道路选择和发展方式,也应该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充分尊重。
  和平发展是中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世界的恒久主题;中国梦与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相连,也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梦想相通。习近平主席在西雅图强调“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它让世界透过中国感受历史大势,也让中国透过世界重新打量自身,并再一次重申了这个道理:中国的发展,必将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同频共振、共同抵达。(光明日报评论员)

                                                                                             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
                                                                         ——二论学习习近平访美并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重要讲话
  在访美并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我们改革的目标,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习近平主席关于改革的这一系列论断,再次向世界传达出中国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发人深省。
  习近平主席把梁家河的故事带到西雅图,让世界通过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发展与进步。我们用了30多年时间,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13亿人摆脱了物质短缺,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享有前所未有的尊严和权利。
  尽管发展成就卓越,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仍有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与此同时,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减弱;越来越多的产业达到或接近世界技术前沿,后发追赶空间缩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造成资源、环境、生态约束日趋增强……我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继续发展来解决,而解决的根本途径仍然是改革。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在经历了一段快速增长之后,都会面对增速自然回落的问题,这是发展的普遍规律。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这些都是发展的绊脚石。但如果能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这些问题又是继续发展的潜力所在。
  改革需要大无畏的勇气。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随着经济体量越来越大,改革的风险也不断积聚,特别是在高速增长期结束后,如果新旧增长动力的接替不成功,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改革可以探索,可以试验,但绝没有回头路可走,我们必须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义无反顾地推进改革。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市场化程度仍不完善,而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信息社会的到来,市场的整体运作方式也有所不同。顺应时代需要,我们改革的空间仍然很大,必须通过不断提高政府效率、提高科技水平、放宽市场管制等,为创新经济发展不断释放红利。
  改革不是在旧有模式上修修补补,而是要开启包括技术创新在内的理念、制度和机制全面创新。拿着算盘研究一千年,没有电子技术的跟进,不可能研制出计算机。改革要努力打破和摒弃旧模式和旧体制,更要拥抱创新思维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前,我们要努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汇众智、聚众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要以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Copyright2005-2013   www.jsjtzyh.com
地址:南京市高新开发区东大路9号   邮编:210032   电话:025-68965670 025-68965510   传真:025-68965510
备案号:苏ICP备14029643号-1 公安备案号: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1831号
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