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头图片:11月18日,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重要节点工程—上跨扬州市区扬子江路铁路桥项目正式完工,比预期提前一个月。至此,宁启与扬州主城区的四条主干道相交架设的四座铁路桥全部完工,为明年底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工程完工打下坚实基础。
11月27日 星期三 农历十月二十五
一、 践行群众路线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条例》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方面作出全面规范,是党政机关做好节约工作、防止浪费行为的总依据和总遵循,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章立制的重要成果,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
厅领导调研苏北运河管理工作和船舶快速过闸系统应用情况
11月20日,厅党组书记刘广忠赴泰州口岸船闸和苏北运河施桥船闸调研,了解苏北运河船闸管理工作和内河航道船舶快速过闸系统(水上ETC)推广应用情况,要求进一步扩大水上ETC用户规模,提升船闸管理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更好地为过往船民服务。
我省地方海事部署冬季防抗寒潮大风
进入冬季,我省受寒潮和强冷空气等恶劣天气的影响愈加频繁,易引发水上交通事故。近期,我省地方海事部门围绕水上安全中心工作,迅速部署防抗冬季大风工作,采取预防为主、强化预警预控、落实动态监管等措施,充分利用交广网、GPS、VHF等多种形式,全力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确保水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二、交通要闻
打造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示范省
11月22日,省厅组织召开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审查《江苏省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13—2020年)》和《江苏省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发展区域性试点实施方案(2013—2017)》报交通运输部送审稿。厅长、领导小组组长游庆仲出席会议,要求项目组根据本次会议审议情况,对《规划》和《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并上报省政府转报交通运输部。
厅领导赴南通督查交通运输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11月19日,厅党组书记刘广忠赴南通督查交通运输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调研2014年交通运输工作思路,先后实地察看了沪通铁路桥址、连申线海安船闸、通洋高速、农批物流中心等交通重点工程现场,要求激发创新驱动活力,促进交通转型发展。
全省加快推广“阳光e驾”培训模式
近日,全省驾培管理工作座谈会在苏州张家港市召开,各市运输管理处相关负责同志80余人参加会议,学习观摩张家港港城驾校2011年底创建并实施的“阳光e驾”驾培模式。今后,我省各地将加快推进“先培后付、阳光e驾”的驾培模式,推动整个行业向着“阳光、安全、绿色、智慧”方向发展。
三、图片新闻

2013年10月底,我省无锡、南通、泰州三市加入实施一卡通。目前,“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已覆盖全国35个城市,其中我省包括常熟、昆山、淮安、江阴、无锡、南通、泰州七市。图为11月18日起,可以畅行其他34个城市的南通公共交通卡正式发售。
四、一句话新闻
>据悉,12月28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将向南京发出首发高铁列车。12月29日,南京到上述地区首次开行高铁动车。
>据悉,沪泰宁城际铁路项目即将启动,改项目起自南京,途经仪征、扬州等地,终到上海,设计时速250公里。
>11月26日,南京地铁十号线全线轨通,按计划,明年春节前后开始试跑,2014年青奥会前开通运营。
> 日前,盐城市航道管理处直属航道站“1234”安全工作法被全国“安康杯”竞赛组委会评为“全国班组安全建设与管理优秀成果展示二等奖。
五、理论聚焦
“走近”群众更要“走进”群众
11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走近”群众更要“走进”群众。文章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群众反映:党员干部的身影见得多了,干部群众的联系更密切了。但也有群众表示:自己与党员干部还是坐不到一条板凳上去。这启发我们深入思考“走近”群众与“走进”群众的内涵与差别。深入基层,首先需要“走近”群众。如果连“走近”群众都做不到,深入基层就成了一句空话。但“走近”群众并不等于“走进”群众,如果下基层仅停留于前者而做不到后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说“走近”更多的是一个物理学概念的话,那么,“走进”则更具有心理学内涵。“走近”群众,也许只意味着干部与群众空间距离的拉近;“走进”群众,则往往意味着干部与群众心理距离的拉近,甚至是亲密无间、水乳交融。“走进”群众需要与群众实现“三通”。一是语言相通,对群众讲实话。二是情感相通,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三是心灵相通,做到与群众心贴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真正让自己的工作接上“地气”、赢得民心。
六、廉言警语
言正,身正,行方正;脑清,手清,心自清。(扬州市公路建设处:孙大庆)
------------
《交通党员手机报》面向全省交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征集新闻线索和“廉言警语”,请积极参与,并在作品后注明姓名、单位,发至邮箱:jiangsujtt@163.com,手机报将择优刊发。
咨询电话:025-5285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