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绩效党建增强交通企业基层党组织活力
|
江苏省镇扬汽渡管理处 田 峰
|
发布时间:2014-07-22
|
江苏省镇扬汽渡管理处 田 峰
交通运输企业大多是没有围墙的企业,业务和人员空间分布范围广,难以集中管理,同时,交通运输企业又直接服务于社会公众,影响面广、敏感度高,安全生产、文明服务工作的压力巨大。面对这些情况,应该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发挥党建工作的优势,统一员工思想,凝聚员工力量,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履行所承载的经济和社会责任。然而,事实上是,一些交通运输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不高、组织活力不强、作用不明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党建工作缺乏长远意识。党组织作用不明显的企业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过于集中的盯在眼前的利益上,对于不能及时产生经济效益的党建工作没有足够的兴趣,也不会投入应有的精力。在工作上总是被动的完成上级组织交给的任务,缺乏主动性,疲于应付,对于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和如何发挥作用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不要说根据企业自身的人员和业务特点,认真研究长远规划,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了。
二是党建工作成绩不好衡量。这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一,企业对党建工作缺乏长远意识导致了党建工作的目标不明确,做事一阵风,刮到哪里算哪里,就如同一个参加跑步比赛的人,往哪个方向跑都不清楚,又怎么能够跑出好成绩呢。其二,党建工作自身的特性也决定了其工作成果难以用量化的指标进行衡量。党建工作是通过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来说,这种作用具有基础性、长远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一项举措的成果显现常常要到若干年以后,而一项成绩的取得又往往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几任人员努力的结晶,正因为此,很难将成绩的取得与某一项具体的工作之间相联系。
三是党建工作难以得到群众理解。很多人认为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经济效益开展,党建工作是走走形式,产生不了经济效益,不必过于重视。这种错误认识的产生固然与当前社会总体环境比较浮躁有关,但不可否认,也与我们党建工作中的宣传和工作方法不当有关。有些企业没有正确理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含义,把党建置于一个依附于主要工作的从属地位。当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自然就要为经济效益让路了。还有一些企业,党建工作过于虚化,重形式胜过重内容,重过程胜过重结果,没有扎根于群众,扎根于企业实际,自然也得不到群众的理解。
由于以上的一些原因,导致了部分企业党建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能很好发挥,无法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组织和思想保证。党的十八大提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因此,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发挥党组织作用的思路和方法是当前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它根据企业的发展愿景和使命,对组织或个人设定合理目标,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员工向着组织期望的方向努力从而提高个人和组织绩效,通过定期有效的绩效评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进行奖励和惩戒,从而建立起一套不断提高个人和组织绩效水平的有效机制。将此方法引入党建工作的意义就在于用新的管理思维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运作机制,从而激发起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力,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要在党建工作中正确的使用绩效管理的方法,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从提高人的素质出发,立足长远为企业党建明确目标。党建工作在企业中发挥着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作用,这种作用是基础性的,就如同计算机中的主板,虽然平时看不到,但却是整个系统的支撑。党建工作亦是如此,虽然它不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却是企业持续获得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党建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但我们切不可错误的理解为就是服务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把这个“中心”、“大局”简单化,而是要从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出发来理解它们的深远含义,并从这个高度来为企业党建明确方向,制定规划。在此基础上,逐步分解,形成各个时期党建工作的目标。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完成企业各项目标任务的主体是人,绩效管理中的考核对象也是人或者人的集合。而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活动来提高人的思想认识、改进工作作风正是党建工作的优势所在。因此,要把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引导党员提升素质、发挥作用作为“绩效党建”的基础。要从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入手,因为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仅是其自身先锋模范作用的保证,也是基层党组织提高活力、发挥作用的前提。如果每一个,或者绝大多数党员都能够圆满的达到自己的绩效党建目标,那么党组织的目标达成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只有作为党组织细胞的党员素质提高了,作用发挥了,党组织的活力才有可能增强。
(二)要以完善党建制度为保证,建立多维度的党建工作绩效指标。目标是一个较长时间里要达到的结果,明确了目标只是解决了“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这还不够,还要将其具体化,分解成一个个的工作步骤和每一步要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要解决“怎么去”、“每次走多远”的问题,这就是指标。可以从党组织和党员两个维度建立绩效指标。党组织可以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规模、党员结构等特点,从领导班子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群众情况、号召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建立指标,采用百分制量化打分。党员可以结合所在岗位的工作特点以及自身的年龄、学历等特征,从学习提高、工作业绩、示范作用、关心群众等方面建立指标,采用等级评定的方法考核。当然,绩效党建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效果,仅有指标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制度予以保证。除了传统的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必须严格遵守外,还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尤其要重视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因为只有制度是刚性的和稳定的,才能保证党建工作得到一以贯之的重视,不会因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起伏而时松时紧。有了责任制的保证,就可以把各项绩效党建的指标以责任书的形式确定下来,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增强党建工作的科学性、连贯性和可操作性。
(三)要以与时俱进的和面向群众的理念,构建开放的党建工作考核体系。绩效党建的各项指标要坚持与时俱进,不能僵化。党建工作要跟上社会的发展,党建的绩效指标也要符合形势的要求。在工作中,如果发现原有的指标已经不再先进合理,就要及时修正和完善,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指标,形成计划、实施、检查、优化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的PDCA环,推动党建工作不断提高。绩效党建的考核评价体系必须是开放的。指标的建立要让群众参与,这是由绩效管理的特点和我们党群众路线的要求所决定的,要让群众的期待成为党建工作努力的方向。指标的考核也要让群众参与,只有这样考核出来的结果才能让群众信服,才能增加群众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和认同。
绩效党建是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不失为新形势下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它通过科学确定党建目标,开放考核评价体系,以制度保证指标完成来推动党建工作的不断进步,为党建与业务工作的相互保证、相互促进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它的制度性、动态性、开放性特点尤其适合交通运输企业。如能将其与争创“党员示范岗”、“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以及“党员承诺牌”等活动相结合,必将进一步起到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对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的作用,构建起党员干部满意、职工群众欢迎的科学党建工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