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地方海事局 曹喜田
党的十八大提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海事廉政文化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塑造地方海事部门共同的组织文化,形成以廉洁执法为核心的海事价值理念,促使海事人员在实践中廉洁自律、服务社会,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海事廉政文化对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清正廉明、作风正派的海事干部队伍,提升海事发展软实力,增强履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事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这种正能量。本文从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存在不足、建设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海事事业的发展需要廉政文化的正能量为其保驾护航
当前,水运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提供安全畅通绿色的通航环境是地方海事部门责无旁贷的责任。只有以廉政文化武装海事人员的头脑,提高海事人员的道德素养,形成廉洁从政的理想追求,才能抵制各种诱惑腐蚀,为海事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海事事业的科学发展需要廉政文化为其提供思想保证。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速水运事业发展,要更好地服务水运经济,需要全体海事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只争朝夕,任何与此不一致的行为和思想,都将对海事事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海事人员能否廉洁从政,不仅关系到地方海事的社会地位和形象,而且关系到海事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海事廉政文化氛围,构建惩防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能有效增强海事人员拒腐防变的能力,更好地推进地方海事的党风、政风和行风建设,实现党风好、政风清、作风正,树立地方海事廉洁从政、文明负责的社会形象。
(二)地方海事部门的行业特点需要强化廉政文化建设。海事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社会影响大,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海事人员直接和行政相对人打交道,执法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乎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影响地方海事的社会形象。海事工作人员中的绝大数人做到遵纪守法、忠诚履职,但仍有少数人利用手中的权力,钻国家政策、法律的空子。虽然案件数量不多、涉案金额不大,却造成船民对海事部门的不信任,影响海事部门的形象。由于行业特点,海事人员大部分工作在基层一线,很多同志长期工作在偏远水域,远离都市,对法律法规及上级的有关要求有时容易忽视或淡忘,这些给海事反腐倡廉带来了一定困难。发挥廉政文化的导向、规范和约束功能,大力弘扬和倡导廉洁自律精神,有助于海事人员进一步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实现“要我廉洁”向“我要廉洁”的转变。因此充分发挥海事廉政文化激浊扬清、扶正驱邪的正能量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三)海事文化建设需要廉政文化的有力支撑。“文化似水难阻挡”,文化一旦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头脑,将起到法律制度不能替代的作用。廉政文化是海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反映时代特色的先进文化、导向文化和主体文化。廉政文化形成后,能够从情感上、心理上影响、引导、决定着人们的行动,帮助人们自觉做到廉洁自律,不犯或少犯错误。通过强化廉政文化建设,让廉洁意识扎根于海事人员心中,自觉树立廉洁从政意识,使廉政文化成为海事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海事人员从思想源头预防腐败发生。
二、地方海事廉政文化建设的不足
地方海事系统利用多种形式和载体,切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了反腐倡廉的氛围。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地方海事系统廉政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内容不够丰富。由于廉政文化具有特定内涵,又加之平时宣传不够,导致人们对廉政文化的理解不够全面,往往将廉政文化等同于廉政教育,而廉政文化的形式也局限于感性认识,如观看警示片、听廉政讲座、制作宣传标语等,廉政文化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充实。
(二)形式不够灵活。目前文化市场上有关廉政文化的书店、图书馆、阅览室、音像制品店等等很少,文化场所建设缓慢。廉政文化产品创作乏力,切合海事实际、具有行业特色和感染力的海事廉政文化作品较少,尤其是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具有感染力、渗透力的廉政文化民谣、广告、标语、顺口溜等比较缺乏。
(三)创建思路不够宽。目前,海事廉政文化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一套全面系统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意见、方案等,不少基层同志开展工作时有无从下手之感,致使廉政文化在一些岗位存在盲点。
(四)协调配合不够强。廉政文化建设需要齐抓共管,党组织应把廉政文化建设列入工作重要内容,进行统筹安排,纪检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廉政文化建设需纪检、宣传及业务部门通力协作、各司其职,才能形成文化合力的示范作用。而实际上,经常是纪检部门在单兵作战,有关要求和实际工作相脱节现象依然存在。
三、全面建设海事廉政文化,为海事发展增加正能量
建设海事廉政文化应准确把握职工思想脉搏,着力寻求廉政文化与反腐倡廉的结合点,与海事工作的切入点,在内容、方式、效果和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形成廉洁执法的理念、科学完善的制度、措施有效的监督机制,为海事发展保驾护航。
(一)发挥廉政文化的感召作用,在思想上筑牢“我要廉洁”的防线。强化思想教育,营造海事廉洁从政的氛围,使广大海事干部职工不断地接受优秀廉政文化的沐浴,在文化活动中长知识、受教育,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不断地冲洗思想上的污秽, 筑起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精神堡垒,保持灵魂的干净,使勤政廉政成为广大海事干部职工的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一种自觉行为。建设海事廉政文化应结合职工思想、工作、生活等实际,采用丰富多彩、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体现文化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如设立廉政文化电脑屏保,制作手机廉政短信,宣传廉政格言警句、法纪规定等;建设廉政文化室,陈列廉政图片、廉政书法、廉政摄影作品、廉政专著、廉政报刊杂志等;开辟廉政文化学习园地,供大家学习交流,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建设廉政文化墙,展出党风廉政建设成果、 文明创建成果、海事发展规划图,在楼道张贴廉政警示格言、廉政书画作品等文化信息,让广大海事干部职工随时随地从中受到教育;观看廉政影视片、举办讲座,让大家从中接受教育、吸取教训、感悟人生,树立“廉荣腐耻”的高尚精神境界;人人制作廉政承诺牌时时刻刻警示自己,接受公众监督;节日预警式教育,每逢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前,进行廉政教育,预防“节日病”的发生;开展评选“廉内助”活动,定期召开 “廉内助” 座谈会,请她们畅谈加强海事廉政文化建设的感想,倾听她们对海事廉政建设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把廉政文化建设延伸到家庭。通过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廉政文化建设格局,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吸引力、感召力,让“廉荣腐耻”成为海事干部职工的精神支柱,在海事干部职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开花结果。
(二)发挥廉政文化的约束作用,在制度上筑牢廉政风险的防护堤。制度上的缺陷或漏洞往往使腐败分子有恃无恐或心存侥幸,甚至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反腐败、防控职务犯罪的根本出路是要强化法制建设,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和措施,使制度更加科学、实用、便于操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权力监督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权力公开,亦即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电子政务”平台,积极推动网上公众服务、网上审批、网上执法反馈、网上公共资源交易、网上监督、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等。细化风险防控、权力制约工作机制,对廉政风险及早防控,关口前移,对现场执法、行政许可、物资采购等重点岗位和部门,及时梳理廉政风险点,明确防控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利运行体系。 执行落实制度要坚持统一标准,不搞特殊,使各项法规制度成为“高压线”,谁都不敢触犯,谁都不能违犯,谁都不能逾越,充分发挥制度法规的刚性约束作用,让海事人员知“罪”而止步。
(三)发挥廉政文化的引导作用,在监督措施上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火墙。建立健全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是预防海事人员职务犯罪的关键。完善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一岗双责”等规定,发挥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每个分管领导既要对单位的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队伍建设负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责任区,班子成员中的每一个人既是监督者,也是被监督者。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机制,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海事业务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开展述职述廉活动,每年组织党员干部述职述廉,进行民主评廉议廉活动,接受群众监督。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以权力互相制约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监督机制,对权力应进行适度分解和有效的制约,改变一个人说了算的权力结构,对掌管人、财、物等容易产生腐败、滋生不正之风的重要岗位、环节和部位,在定期进行岗位轮换的同时, 还要加强岗位内部的制约机制建设,强化业务的分工和制约。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聘请行风监督员,定期开展明查暗访,,提供“行风廉政举报箱”、“廉政举报电话”、公开网上举办邮箱、定期走访等方式,听取行政相对人意见和建议。
总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推进。廉政文化既帮助海事人员树立廉洁的价值观,自觉用廉洁自律理念约束权力运行,又能强化具有约束力的规则、制度意识,是建设廉洁海事的重要载体,是海事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