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通改制企业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
徐州市贾汪区交通运输局 张 俊 王德平
|
发布时间:2013-09-04
|
徐州市贾汪区交通运输局 张 俊 王德平
随着我国交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企分离改革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一些改制企业却陆续发生了停工停产和员工群访事件。职工队伍的不稳定小则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大则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安定和投资环境,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和压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那么,如何开展针对性、有效性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努力提升职工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改制企业各项业务经济指标完成,是一项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对此,要立足思想工作实际,牢牢抓住引发思想波动的根源,突出重点,增强政治思想工作针对性。
一、企业在改革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所遇到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和分配办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课题。
(一)利益失衡,心情失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事企分离改革后,部分企业职工仅能维持温饱状态,每月薪酬明显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但是他们每天从事的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超负荷、超强度的一线建设任务,收入差距的悬殊打击了部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地方政府工程配套资金严重不到位,政府拖欠工程款已变得不足为奇。由于改制不到位,改制后的企业在政府需要时又要执行行政命令,被安排干一些资金不到位的工程。据统计,苏北片区地方政府拖欠公路施工企业工程款最为惨烈,多数施工单位负债累累,法院执行不断,致使企业日常经营难以维持,工人工资拖欠、社会保险欠缴,整体上处于濒临破产的边缘,这与不得拖欠工人工资的政策相违背。
(二)内心空旷,寻觅归宿。在事企分离没有彻底划清界限的改制阶段,企业资产依然归属集体所有,职工事业编制身份依然没有改变,管理方式沿袭以往旧的思路,“家长制”运营管理模式变应用而生。政务公开流于形式,职工知情权、民主权被“敷衍”剥夺,企业工会实际效能被无情埋没。因而,广大职工在“家长制”的管理模式下失去了“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技术骨干频繁跳槽,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有效发挥。
(三)情绪急躁,思想敏感。改制企业将事业性质“铁饭碗”打碎,部分职工产生恐慌、急躁的情绪,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极易产生纠纷,致使职工之间不能和谐相处。甚至,部分领导也会不自觉地过分亲近一些职工,而疏远其他职工,这在职工心理无形产生了一定的阶级分化,更不利于工作的整体进展。
(四)浅尝辄止,责任不强。一些企业领导习惯于“领导动动口,下属动动手”的官僚作风,受此影响,下属也懂得“关键在于落实”的深刻内涵,但在每每遇到技术或管理上的难题,不是刻苦钻研,而是迂回上报落实情况,请求领导研究解决,以显示自己承担的工作难度非同一般,有要功奖赏的意图。如此以来,致使本来动动脑筋就可以迎刃而解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几天。
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的对策
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要根据企业体制的实际情况,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涵,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只有适应新形势,探索新走势,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确保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引入竞争机制,优化企业模式,是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保障。由于改制企业处于半分半离状态,劳动工资出现每月定额的形式,很大程度上制约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为此,实施业绩考核,每月计量支付的形式,缺陷扣减,超额奖励;对于没有办法计量支付工资的工作岗位,根据劳动强度、责任风险实施不同工种劳资待遇不同,拉开职工收入差距,使有能力者脱颖而出,落后者穷追猛赶。“不拘一格降人才”,打破以往的以职称、工龄定工资的传统观念,敢于用有用之才、勤快之才,并给予高额的回报。个别落后企业是“衰而不僵,僵而不死”,全体职工存在“懒、散、慢”的不良工作作风,仅靠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的扶持和施舍勉强度日。这种消极、颓废的思想状况严重消磨了整体单位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其危害远远大于个别企业破产倒闭可能产生的后果。虽说“扶上马,送一程”,然而,政策扶持不是扶持个别,政策保护不是保护落后。借鉴全国央企整合做大做强的实例,对于濒临破产、拖欠工人工资严重的企业,可以采取“挥泪斩马谡”的方法,让好企业对落后企业实施吸收合并。这样既避免了工人下岗、国有资产流失,也利于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市场整体竞争力。
(二)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实效意识,是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前提。对于交通主管部门而言,实时监管改制企业,保证企业良性发展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对于如何监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集体企业,并没有具体的、统一的章法。要破解“家长制”运营管理模式,必须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政务公开。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规范企业领导人准入制度,在学历职称、专业管理资历、思想政治等方面制定一定的尺度、标准,并签定聘任期限。对于本单位没有符合条件人选的,可以采取公推公选的方式,把招聘范围扩大到全市、全省。二是强化群众监督,建立政务公开、重大议题上报制度。对于影响企业发展的重点决策事项,必须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情的进展情况和处理结果,适时向职工公布,以增强办事透明度和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
(三)收集思想动态,把握思想脉搏,是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条件。“人的思想好比计算机软件,运行过程中总会受到各种病毒的侵扰,只有经常性的进行杀毒清理,方可保证计算机高效运行”。受交通体制改革的影响,企业职工间发生利益碰撞、观念冲击、心理焦虑的思想状况是必然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架起职工间、职工与公司间的桥梁,及时的疏导,清理“病毒”。鉴于企业工会负有协调各生产部分的责任,为此,可以发挥工会桥梁纽带的作用。适时担当起职工调解室的角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进行双方劝说。关键时候,工会可以采取“两全其美”的方式,将矛盾焦点向企业领导汇报,争取一碗水端平,最大化保护双方的利益不受损失。对于一般纠纷,工会可以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巧妙地去安排一些活动,促进矛盾双方的误会化解,加深了解,以达到“不打不相识”的效果。作为企业工会,单靠讲原则、摆大道理是难于解决问题的,有时会激起强烈的逆反心理。要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必须及时了解企业体制改革情况,紧紧围绕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把思想、道德、观念等无形的东西融入到为职工办实事的有形载体之中,使职工真正得到大实惠,产生“家”的归属感,从而,才能够不计较蝇头小利,减少摩擦,最大限度地创造和谐奋进、其乐融融的工作氛围。
(四)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是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人的因素充分调动到极至,使员工用主动创造性的劳动态度,投身到企业改革创新和各项生产经营工作中去。而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倡导者,企业领导不仅要有“唱功”,还要有“做功”。如果企业一把手习惯于“领导张张口,下属动动手”,必然会引起上行下效、拖拉懒散的不良风气,致使好多事情办理脱节或拖延迟缓,细节决定成败、关键在于落实最终变成一种口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为企业领导务必要经常深入基层,察民意,体民情,核查工作落实进展情况。通过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去带动和影响周围职工,这样自然会提高工作效率,树立个人威信,增强领导自身感召力和凝聚力。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交通改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立足改制企业实际,反对走形式、走过场,选准切入点,找准落脚点,对症下药。只要这样,才能使思想工作这条“生命线”不断地增强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真正的发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激励员工、团结奋进、承前启后的作用,才能更进一步提升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