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强化交通文化建设
|
淮安市地方海事局 谷勇健 邵 彬
|
发布时间:2013-09-04
|
淮安市地方海事局 谷勇健 邵 彬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新的历史条件下,交通管理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文化竞争力支撑,交通部门是很难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的。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应当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央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交通文化建设,以满足交通职工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牢牢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是实现新时期大交通建设的有为有位的必然选择。
交通文化根植于社会文化与交通建设和管理的实践之中,伴随着江苏大交通的快速发展,交通文化正以其显著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引领交通行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交通管理达到更高的境界。尤其在当前交通发展面临机遇、体制、文化、环境等诸多挑战的情况下,交通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交通行业关注和重视的课题。
一、交通文化创设的基本原则
交通文化创设与实践是交通行业充分利用其丰富生动的文化资源,挖掘开发、评估总结、提炼升华交通行业价值理念等文化内涵与形式,并付诸交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它是交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就其交通文化创设而言,应遵守以下主要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交通文化包含交通精神、宗旨愿景、核心价值观、奋斗目标、理想信念、行为规范、形象标志及交通品牌等基本内涵,体现着交通行业整体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是通过提炼、整合而形成完整独特的价值体系,并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充分展示出来,因此,交通文化的创设必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建设,做到形式与内涵并重、精神文化与表层文化并重。
(二) 时代性原则。交通文化是交通行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发展的产物,交通文化的创设不仅要体现历史的传承性,更重要地还应体现时代性,只有不断继承、吸收、借鉴和创新,使交通文化体现时代对交通事业的要求,才能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推动大交通的率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实效性原则。交通文化是交通行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其一切文化的创设均为实现交通先行的发展战略服务。因此,在交通文化创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找准交通行业定位,正确把握交通文化建设的脉搏,实事求是地进行行业文化的提炼和设计,通过创新载体,丰富形式,激励全员参与,让大家共享繁荣的交通文化的乐趣和成果。
(四)独特性原则。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其文化中沉淀着行业的风风雨雨,由此形成的行业文化性格各不相同。交通文化是交通行业特定文化个性的表现,从交通建设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创设鲜明个性特色和独特风格的交通文化,使其具备交通建设与管理活动更加扎实的实践根基,有效提升交通职工对交通文化的认同度和归属感。
二、 交通文化的设计与提升
任何行业的文化都需要有目的的设计和引导。交通文化的创设,主要是指对交通文化的提炼与设计,它既要基于交通建设与管理的文化实践,还应高于其具体的建设与管理活动,是一种兼具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塑造过程。通过人为的主动提炼、设计和引导,使其自然形成的交通文化理念进一步明晰化、具体化,更加使交通干部职工对交通文化的理解深刻化、认同的彻底化。
(一)内力修炼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交通文化的核心,其涵盖要素主要包括交通精神、核心价值观、行业目标、愿景、交通作风、行业服务理念、质量理念及安全理念等。近年来,我省交通战线文化研究和实践取得积极成果,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的精神文化理念正在交通行业内部生根发芽。第一,“铺路石”精神是我们大交通精神的灵魂。新时期交通精神不断融入许多反映时代要求的新鲜内涵,厚德重学、创新勇攀、诚信和谐、创先争优、止于至善等已成为代表交通行业精神的主流。第二, 交通行业的宗旨、目标与愿景等,集中反映我们整个交通行业的终极价值追求和信念。交通行业为服务性行业的基本定位,决定交通行业必然要把“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全行业的根本宗旨;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全行业的奋斗目标;把提供“安全、便捷、舒适、优美”的公、铁、水、空、管道运输作为全行业的共同愿景。第三, 交通行业的核心价值观、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是发展交通文化的基石。交通行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要围绕行业性质和定位进行系统思考,它包含以人为本、诚信至上、追求卓越、不断超越等诸多因素,要始终贯穿更好地为社会、为大众服务理念,正如我省交通系统一直倡导和秉承的“以人为本、服务公众、与时代同步、与文明同行”等核心价值理念。第四,交通行业的作风,反映交通行业为了实现目标愿景和终极追求所采取的行动、态度。主要表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雷厉风行等。第五, 交通行业的其他支系理念,主要包括:发展理念、管理理念、学习理念、服务理念、质量理念、品牌理念、创新理念、团队理念、科研理念等等。
(二)外力修炼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交通文化的表层,它既折射或透视出交通行业的文化追求,也能给交通职工和社会公众以直接的感受。交通行业物质文化的创设要着重抓好两个方面:一个是形象,另一个是行为。第一,形象建设。包括构建交通行业识别系统,对名称、标志、标识、外貌等进行规范,加强交通行业品牌的塑造。如统一交通行业的名称,统一设计、悬挂、张贴交通行业的标志、标识,统一设计制作行业的文化用品,按照一定的要求改建、装饰统一规范的行业办公设施、服务窗口、交通装备,充分利用交通网站等大众媒体,生动形象地把交通文化内涵表现出来,全方位展示交通行业形象,进一步增强交通职工和社会公众对交通行业的认同感,形成鲜明有效的外部吸引力,全力打造高品质的交通产品和公共服务。第二,主要是行为建设。按照行业共同价值观和行业精神要求,围绕品行操守、工作标准、团队精神、交往礼仪等制定交通行业职工的行为规范,如编印《交通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工作流程及考核细则》等,以此来统一交通职工的思想和行动,达到培养交通干部职工高度自觉的目的。
(三)合力修炼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为交通行业全体从业人员认同并自觉遵守的规范性文化,是交通文化理念的制度化。通过精神文化内力和物质文化外力的有机结合,从而共同促进交通行业制度化的建设。同时,还包括建立完善交通行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程序和流程等,使交通行业的文化理念“固化于制”,最大化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三、交通文化建设成果的推广与践行
交通文化始终伴随着交通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因此,有效地推广与践行交通文化,必须坚持与交通建设及其管理的一切活动紧密相联,有机结合,做到重点突出,稳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交通文化建设成为推进科学管理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具体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交通文化理念的宣贯。开展交通文化理念的宣贯,就是要把交通文化精神、核心价值观等系统维护理念、行业的形象和服务向本行业的从业人员及社会公众进行传播,形成全行业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对本行业文化的高度认同。这也是推进交通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尤其在交通文化推广的初始阶段,这些工作尤为重要。一要广泛学习宣传。通过学习讨论、召开会议、征集文化理念等多种形式,提高全员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二要广造舆论声势。充分利用系统内媒体资源,采取各种宣传手段,加大交通文化建设宣传报道,做到“墙上有文字、橱窗有图片、报刊有版面、网站有页面”,大势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三要广辟活动载体。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交通行业特色的文化形式和手段,诸如举办文化节、职工运动会、创作并演唱行业主题歌曲等,使交通文化建设不断深入人心。四要广开文化阵地。以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办公区、生活区、服务窗口及执法场所等为传播和实践交通文化主阵地,加强交通标志标识建设,统一交通行业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积极宣传交通行业形象,使交通文化上下同欲,在全体从业人员中形成一种文化自觉,进一步增强交通职工的自豪感、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重点单位的试点推广。在对交通文化进行设计后,应根据不同类型单位的具体情况,分批选择文化建设试点推进单位,制定实施方案,加强指导,抓好示范,着力做好文化品牌的塑造,并视重点推进单位文化建设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如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加以推广,使全行业文化建设全面推进与典型引路相结合,不断提升全行业的形象度、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文化典型的示范引领。交通行业的典型是交通文化的集中体现,在他们身上代表了交通行业的价值取向,对交通文化建设起着有行的示范推动作用。因此,在对其典型进行精神挖掘的同时,也要按照行业文化的建塑设计,更加赋予典型鲜明的文化内涵,推进交通行业典型的人格化、形象化,使交通典型成为交通行业的一面旗帜和标杆,引领交通行业全体人员的精神追求,同时也使交通文化的推广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生动。
(四)评价与反馈同步跟进。任何行业的文化建设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缮和创新。因此,必须加强对交通文化实施效果的及时评价,可采取访谈、专题研究、调查问卷等形式,评估反馈交通文化建设的适应性、整体效果和改善之处,为及时修正完善交通文化设计和践行提供决策性意见,这也是交通文化制度化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交通文化建设,关键是抓好交通文化的创设和实践,通过实施交通文化“落地”,培育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交通文化,进一步提升交通文化力和交通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有效推动我市大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