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公路文化软实力研究
张家港市公路管理处 赵华东 发布时间:2013-07-22

张家港市公路管理处 赵华东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次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他指出,“软实力”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文化;二是政治价值观;三是对外政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日益发展,文化软实力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公路行业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不仅关系到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同时直接影响到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建立公路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与特征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发展模式而产生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根据主体和层次的不同,文化软实力涵盖了国家、城市、行业(企业)和个人四个层面。公路文化软实力,就其层面来讲,属于行业(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就其内涵而言,公路文化软实力指的是公路行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制度形态等方面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价值观、行业凝聚力和道德规范等。

        公路文化软实力的特征主要包括人本性、公共性、服务性和创新性。首先是人本性,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公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是公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体,从各级领导干部到广大一线职工,公路人是公路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者、发展者和受益者;其次是公共性,由于公路是社会联系和运行秩序的基础性设施,因此公益性作为公路的基本属性在国内外都是普遍认可和遵循的。既然公路行业所提供的是公共产品,那么公路文化软实力也就必然具备公共的天然属性;再次是服务性,公路行业的服务最基本的就是要保证“安全”和“畅通”,这也是建设公路文化软实力的职责和灵魂所在;最后是创新性,任何文化都是继承和创新的产物。只有将创新性特征融入到公路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中去,才能不断保持文化建设的活力和开放。

        二、当前公路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偏差,缺乏战略性规划。 所谓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建设公路文化软实力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然而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许多公路部门对打造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和方向模糊,认识不清,存在盲目跟风和应付任务等思想,导致文化建设收效甚微。具体来讲,一是对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观念偏差,对文化在公路行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和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这些不过是形式主义,对于促进生产、提高效率没有直接关系;二是缺乏战略性规划,文化软实力建设工作呈现出阶段性、片段化的情况。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多数公路部门并没有确立本部门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详细实施方案,仅仅是围绕上级部门要求,搞搞活动、挂挂牌子,规范化、系统化不足;三是对公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相关研究十分匮乏,许多部门的文化建设尚停留在初级的宣传阶段,而对公路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涵、建设目标、工作方法等却少有深度、系统的研究。

        (二)机制不畅,与工作实际脱节。机制是保证组织运转以及管理活动有序化、规范化的重要基础。当前在公路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组织力量薄弱、机制运行不畅也是影响文化建设工作的关键因素。机制的建立,一靠体制,二靠制度。体制指的是组织职能和岗位责权的调整与配置;制度指的是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换言之,只有通过建立起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相应的体制和制度,才能促进文化建设机制的不断完善和作用发挥。然而,我国公路发展长期以来受体制的影响,管理方式粗放,“公路事业国家养”、“有公路不愁吃”的“等靠要”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许多公路员工的头脑中。这就导致在打造公路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喊口号、拉标语、念文件的现象严重,却并没有真正将文化元素与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日常实践工作相结合,使得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价值并未在公路工作中得到真正体现。

        (三)执行不当,员工积极性不高。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的执行力是将组织文化建设的战略、规划转化成为现实效益、效果的关键。当前在公路行业尤其是基层公路部门,文化建设的执行力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由于经费所限以及观念认识等问题,公路文化软实力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加强文化建设也只是一句口号,有名无实;另一方面,在实际的落实中,存在较多问题,比如有的部门不从自身特点和现状出发,在操作形式上只是沿袭模仿、照搬照套,缺乏个性和行业特色,许多活动脱离工作实际,反而成为员工在工作之余的负担,积极性自然不高,文化建设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三、提升公路文化软实力的主要途径

        (一)运用有效载体提升文化建设实效。没有正确的途径,离开一定的载体,任何先进文化建设的目标都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构建符合公路行业实际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体系尤为关键。首先,需要明确公路部门的核心价值观,在员工中开展组织核心价值观的征集活动,发挥群众的智慧,调动广大基层员工参与的积极性,确立部门的核心理念、组织精神以及社会使命;其次,完善公路部门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制度框架,编撰文化建设宣传读本和文化手册,统一组织形象标识,在员工中普及精神文化理念;再次,结合业务实际,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将公路文化软实力建设渗透到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去,促进文化建设与业务运营有机相结合;最后,科学开展公路文化建设评估工作,结合本部门实际,确定评估指标和权重,对文化软实力建设进行科学量化的评价,以便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二)结合实践培育特色化公路文化。公路文化,是文化在公路领域的反映和体现,是交通行业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路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行业特点的一种新兴文化。因此,如何培育起特色化的公路文化是公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题中要义。公路是连接地区之间的主要交通脉络,不同地方的公路文化应该努力与地域特色、人文风貌相协调。比如在204国道的文明创建中,整个苏州地区就确定了以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化理念与文明公路创建相结合的创建思路,确立了建设“园林式、生态型、数字化、现代化”公路的目标,打造出一条“画”“路”结合、相得益彰的生态文明景观之路。

        (三)以信息化为载体推动形式创新。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在国民经济运行以及社会发展中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如何利用信息化工具推动公路文化软实力建设也是一项紧迫课题。从公路文化建设的特点来看,不仅要打造鲜明的物质文化形态,而且更要努力帮助行业形成强大的制度文化形态和精神文化形态。因此,作为公路管理部门,要自觉以“科技兴路”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制度创新和科技支撑为动力,从加强局域网建设、办公自动化等入手,重点完善公路养护管理的数据库建设、智能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公路信息化建设,在此基础上,不断充实公路文化内涵,深入了解本部门员工的文化诉求,举办读书讲座、摄影展览、文学创作、晚会联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广大员工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真正推动公路文化软实力的规范化建设。

        任何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力都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组成,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核心构成要素,不仅能够对员工价值观和态度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而且能够作为一种“软实力”对行业“硬实力”产生协同和放大效应,渗透到行业运作的方方面面,促进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公路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需要有科学的规划、长效的机制、全员的参与,才能够真正将文化的概念深入人心,从而形成浓厚的公路文化氛围。

 

 
 

Copyright2005-2013   www.jsjtzyh.com
地址:南京市高新开发区东大路9号   邮编:210032   电话:025-68965670 025-68965510   传真:025-68965510
备案号:苏ICP备14029643号-1 公安备案号: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1831号
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