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3-01-22 来源:住建部政研会
上海建设交通行业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探索
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化技术呈现迅猛发展势头,网络舆论日益掌握了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两个舆论场”并驾齐驱的格局已经形成。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与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海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大力推动各行业、各单位积极应用网络新载体,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加强干部职工队伍思想建设,努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此,我们积极学习运用“发布简易、传播快速、互动便捷”的政务微博新载体,探索推进了“开放式、社会化”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新实践。目前,上海市建设交通系统具有对外管理服务职能的单位均先后在新浪、腾讯等全国平台以及新民、东方等上海本地平台开通了政务微博,全面覆盖建设、水务海洋、绿化市容、房管、交通港航、地铁、市政、公路、燃气等各个领域,以及铁路、海事等中央在沪单位,在市级层面形成了由15家骨干政务微博构成的“上海建设交通政务微博群”。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把握好“五个新”:
一、找准新定位,明确政务微博在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的新功能
围绕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明理、顺气、鼓劲”等功能需求,我们在政务微博开通伊始就努力在信息服务的内涵上下工夫,明确了“两个服务,两个增进”的工作定位。一是服务市民,增进社会共识,通过提供政务信息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通过提供文化、知识、科普等服务,满足社会公众更广泛的延伸需求;通过实实在在的信息服务,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市民生活便利度,促进政府与公众的沟通理解。二是服务行业,增进行业共识,通过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新法规、新标准、新项目等行业最新资讯,服务单位发展;通过为从业人员提供培训、考试、领证等个性化职业信息,服务个人发展;并将重要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要求有机融入服务信息中,积极引导单位和个人围绕行业中心工作来更好地实现发展。依据这一定位,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政务微博的四大功能:一是主动发布,提供社会和行业需要的各类信息;三是政民互动,增进与广大网友的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四是及时回应,做好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的舆论引导;五是舆情监测,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和敏感话题。
二、适应新语境,在主动发布中争取网络话语权
一是用心传递服务信息,建设交通委微博在重要节日(活动)前夕以及每月初固定发布的“综合交通出行提示”,地铁、市政、公路微博每日早晚高峰发布的“实时出行信息”,绿化市容微博发布的“游园活动提示”、房管微博发布的“保障房选房信息”等,贴心实用的信息服务逐步累积形成了政务微博的网络影响力。二是精心提升阅读体验,使用网言网语,避免官腔官调,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要点提示、路径指引、措施详解”等图片或视频,让每位粉丝不仅获得知情权的满足,而且感受到政府部门细致入微的服务诚意,促进政务微博公信力和美誉度的双提升。截至2012年12月,上海建设交通政务微博群仅在新浪平台就累计发布各类信息近70000条,日均发布超过百条。
三、拓展新渠道,在政民互动中融入主流价值观引导
我们主要尝试了三种做法:一是重大主题宣传,旗帜鲜明地唱响主旋律。2012年6-10月,上海建设交通政务微博群联动开展了“看巨变”重大成就主题宣传互动活动,通过详解工程数据、分析功能效用、讲述感人故事等方式,帮助网友深入了解重大工程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和生活改善的积极意义,感受幕后众多建设交通人的酸甜苦辣。二是先进典型宣传。在学习宣传先进典型上海邮政职工叶其懂活动中,我们举办了一场“微访谈”,邀请叶其懂与网友畅谈心路历程;开展了一次“微直播”,微博直播叶其懂先进事迹报告会,累计被转发评论近300条;推出了一个“微专题”,连续一周每天推介一位建设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在五一节前后集中掀起了先进典型宣传高潮。三是好人好事宣传。“公交786路因一位盲人推迟末班车时间”、“的哥将85岁摔倒老人扶起送医”、“水务老党员勇救跳河少年”等博文,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积极评价和互动转发,不断在政务微博平台聚集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力量。
四、直面新挑战,在及时回应中塑造行业新形象
政务微博凭借“发布快、扩散快”的优势,成为回应关切的首选工具,同时也为行业思想政治工作“解疑释惑、安抚情绪”等功能向社会延伸提供了直接渠道。目前,上海建设交通各单位均已将政务微博纳入应急管理工作体系,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重在态度”的原则,在突发时刻坚持“第一时间说、以我为主说,连续不断说”,多次取得了阻断谣言、引导舆论的效果,并在转“危”为“机”的过程中重塑和提升行业形象。2011年“9·27”地铁追尾事故发生后7分钟,上海地铁微博迅速发布第一条事故信息,随后连续、实时地跟进处置进展、运营调整、公交接驳等动态,并多次诚恳致歉,既避免了不实消息散布,又为引导客流分流、缓解事故现场压力提供了重要支持。
五、探索新方法,在舆情监测中把握社会舆论动态
针对微博舆情热点出现无征兆、发酵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我们逐步完善了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快速处置、适时反馈的工作机制,并研发了“软件+人工”双重监测法,最大限度减少监测盲区。一是软件搜索,加强监测全覆盖,应用微博舆情监测软件,通过设定检索关键字,全面抓取新浪微博平台涉及上海建设交通工作的微博舆情;二是人工监看,提升监测敏感度,定时监看“@新闻晨报”、“@上海热门资讯”等上海知名媒体、记者和草根微博,及时掌握重要突发舆情。在舆情监测中,如发现重大舆情,将第一时间报告有关领导;一般舆情则及时私信转告相关单位微博处置。
回顾近年来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主要有三方面体会:
一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了工作载体。面对不断延伸拓展的工作新对象,我们积极学习应用“易于使用,便于沟通”的网络新载体,逐步形成了“跨越内外网、覆盖多媒体”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目前,上海建设交通政务微博群已累计吸引粉丝超过400万,除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铁微博之外,建设交通委、绿化市容局、交通港口局等也凭借积极的工作实绩,被上海市政府授予“政务微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而且各市级政务微博还依托行业单位和职工,组建了各自的微博群,成为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全社会的前沿阵地。
二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丰富了工作方式。各种新载体发出的声音只有适应网络舆论生态,贴近网民所思所想,才能取得预期的传播和引导效果。为此,我们在内容上注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围绕市民身边的小物件、小故事、小人物等设置话题,在引起网友共鸣的过程中阐明事理;在语态上注重“清新、亲切”,尽量使用轻松、幽默的网络语言来摆事实、讲道理;在方法上注重“多手段、多互动”,例如,各政务微博积极运用微访谈、微调查、微投票等特有的互动技术,围绕社会热点,解疑释惑,征询意见,交流观点,促进共识。
三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延伸了行业服务。 我们切实加强快速有效的信息服务,以服务树口碑,寓引导于服务。一是及时回复网友关切,开辟“你问我答”专栏,公开解答“上海交通卡在长三角的互通范围”、“如何识别克隆车”、“公积金手机客户端使用方法”等热点问题;二是合理引导网友诉求,遇无法直接回复的网友诉求,引导至12319城建服务热线等受理平台,帮助其寻求更为专业的服务。通过“给信息”来说明情况,通过“给渠道”来疏解情绪,思想政治工作的部分功能有机融入了具体的信息服务工作中,促进了“网友满意度和政府公信力”的双提升。(中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