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实习管理现状分析
--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系为例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黄阿梅 发布时间:2013-07-21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黄阿梅

        2002年10月,国务院提出《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第五条指出:开展订单式培训,增加实训基地、实习场所。2005年11月,中央提出《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依据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的精神,“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再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精神的重要手段。顶岗实习是依据教学计划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组织的实践教学,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理论原理,两者相互促进,从而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一、实习管理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在学生实习管理这方面已比较成熟,但由于当前处于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很健全,许多行为不能得到规范和约束:如实习生报酬、实习中意外伤害的处理、学生自身法律保护意识不强和现有法律保护不够等,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也存在管理的缺位,比如掌握学生实习的动态,与实习单位的及时沟通,发现学生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及时解决等。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路桥专业作为该院特色专业,从2009年起实行“季节性施工双循环”,即学生在二年级结束的暑假开始实习,实习五个月后到了冬季,冬季是施工淡季,学生利用这段时间返校学习,带着在实习过程产生的问题。冬季学习结束后,到春季再次进入实习阶段直到毕业。双循环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动手和理论学习更好地结合,但也带来了比单纯“2+1”实习模式更多的问题,比如学校对学生的动态管理、学生在实习单位的稳定性、单位用人的延续性等都难以得到保障
        路桥工程系学生在就业时具有动手能力强,上手快等显著优势,这种优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生就业前的实习过程。但路桥类专业实习以外业为主,工作地点随项目迁移,因此在实际实习过程中存在诸多如校企沟通渠道缺乏困难、学生岗位变动管理困难、用人单位对学生实习评价信息反馈困难、学生实习期间利益保障难、岗位信息来源渠道杂、就业信息真伪难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系部的实习管理的效率不高,同时在管理规范上也有所欠缺,从而影响了学生实习就业质量。
        二、现状分析
        (一)、就业信息的管理。依托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手段,就业信息的获取途径也呈多样化:各种媒体包括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类招聘活动,家人、同学、朋友等人脉关系网提供的信息等。学生经同学、朋友介绍,或通过网络获得的部分信息,若未经核实冒然应聘甚至前往工地实习,其潜在的危险性也较大。该系2011届实习生从同学处得到某单位高薪招聘的信息,未经核实便前往应聘,结果陷入传销组织,后经多方努力才得以脱困。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信息多由学校提供,对招聘信息的核实是实习管理的第一关。路桥系对首次进校招聘的单位,要求提供其营业执照、资质等相关证明文件,把关严格,一般不存在问题,但学生易受高薪等条件的诱惑,尤其在实习期间,获得外部信息的机会较多,对此类信息的甄别存在一定难度。例如,工程单位中分包项目的施工队或挂靠单位通常以承包单位为名义招聘学生,学生通常被单位名声和高薪所吸引,前往应聘,进入实习后才发现实习单位并非招聘单位,尤其是不具备资质的用人单位难以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等问题。
        (二)、校企生三方沟通。一是与学生的联系。一般而言,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分布在不同县市,还有部分在外省。路桥类专业的学生不仅分布广,流动性也很大:高职路桥类学生一般在项目一线工作,其工作地点随项目的变换而变动,流动性相当大,目前与学生保持联系的方式主要是手机和QQ群。但路桥类学生随着项目的迁移,尤其在更换地区后,学生从经济角度出发会更换手机号码,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更换号码后不会及时通知老师,加上部分偏远地区网络的通畅存在一定困难,从而造成在实习管理中与学生保持联系存在一定障碍。二是与单位的联系。学生在单位的实习情况需要单位给予一定的评价,学校才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将评价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通常给每位实习生发放实习指导书,指导书中附有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在单位表现情况,单位填写调查问卷,并在实习指导书上签署鉴定意见。实习指导书和调查问卷只有在学生返校后才会提交,因此系部得到的反馈信息相对滞后,并且无法动态掌握学生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三是基于互联网的实习管理系统。基于上述两个问题,系部尝试构建实习管理网络系统。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连接互联网不再一定需要通过电脑和网线,利用手机或其它设备的无线连接可以轻松上网。实习管理系统由实现不同功能的模块构成,包括就业信息的发布,学生与单位的双向选择,实习日常管理,校企合作等,使得校企生三方的沟通可以在一个平台中完成,信息全面共享,不同级别、不同身份,能得到信息的不同侧面。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学生实习的异地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沟通渠道难的问题。
        (三)、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顶岗实习是整个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需按照一定的教学进程,并由专业教师进行跟踪指导。路桥系学生在外实习时每个人都配有专业指导教师也即论文指导教师,由指导老师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遇到的理论问题。但由于学生在外实习不同于在校学习,其在工作中遇到和产生的问题也因各人岗位和自身专业素养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性,指导教师不能批量解决,必须个别对待。现代学徒制是科学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长期处在工作生产岗位上,唯一有效地教学方式就是采取师徒式的传帮带,边教边做,边做边学。这种现场时的师徒式的传帮带,在教学要求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严厉性,容错率很低,纠错性很强。该系自2010年起,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接收实习生的单位给每个学生安排一位校外指导教师即“师傅”,并签订“师徒协议”。从2010年的实习情况来看,确实及时有效地解决了一些专业技术上的问题,但还有些细节尚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之间缺乏联系以及联系的纽带。一是实习管理上的“真空”。实习生的身份比较特殊:一方面他们是在校生,但实习期间又不在学校;另一方面他们在企业实习工作,但他们未与企业签订正式的用人合约,不完全属于企业员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易陷入“两不管”的境地。校内指导教师由于其本身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很多时候无暇顾及,认为学生在单位自有师傅带着,只有在论文指导时才联系学生;校外指导教师作为企业的员工,本身有着工作任务,加上部分单位对实习生不重视,常常不闻不问,认为学生当然属于学校管理,两方的撒手造成学生在实习管理上的一个真空。二是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缺乏沟通。作为指导对象相同的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他们之间有效的沟通才能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由于校内指导教师人数有限,往往一个教师需要指导十几个学生,而每个学生在单位的师傅只有一个人,这样,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就形成多对一得关系;其次,校外指导教师多为一线老技术员,实践动手能力强,与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校内指导教师存在一定的层次上的差异,从而使得两者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问题。实际上,若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共同指导帮助实习生,其所能带来的成效将远大于从单方面获得的指导。
        (四)、实习学生权益保障。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权益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实习工资和安全保障问题。2006年4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进一步强调积极推进工学结合,强调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组织好学生的相关技能实训,特别提出对顶岗实习学生实习不是免费的,要付给他们一定的劳动报酬,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获得合理的报酬是权益保障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绝大部分路桥类学生的实习岗位在工地现场,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和人身安全隐患,学生若在工作时间发生交通事故或工伤,学生需要得到人身损害赔偿,或必要的劳动保护。实习生作为在校生,可以参加统筹医保,医疗方面有保障,作为单位方面,因实习生不属于单位正式员工,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可依,他们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基于以上两点,一方面应加强学生在校时的安全教育,并且探索多样的安全教育方式;另一方面,路桥系于2008年拟定了《实习协议》,对学生的实习报酬以及安全问题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单位与学生双方意愿的情况下签订,系部作为第三方见证,较好地保护了学生实习权益。
        (五)、实习巡视。实习巡视是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的重要形式。通过实习巡视,了解学生真是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等。学生从学校进入单位,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某些“人情味”较为淡薄的单位,学生在心理上与预期的落差很大。
        实习巡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学生过于分散,而教师人数有限,因此巡视的范围难以覆盖到每个地区,即使在同一地区也存在项目过于分散的状况,这就使得可以被巡视到的学生较少,因此如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中尽可能多得进行实习巡视,或是否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取代部分实习巡视是丞待解决的问题。
        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有利于学生学习到真正的过硬本领,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顶岗实习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技能锻炼的机会,为学生从实习到就业做好衔接,同时也缓解了部分企业、用人单位人才缺乏的压力,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对于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探索不同的途径,深入不同的层次,逐步解决,并在解决的过程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地完善,使得学生实习质量不断提高,从而构建高效、全面的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管理体制。


     

Copyright2005-2013   www.jsjtzyh.com
地址:南京市高新开发区东大路9号   邮编:210032   电话:025-68965670 025-68965510   传真:025-68965510
备案号:苏ICP备14029643号-1 公安备案号: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1831号
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