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高速公路员工心理疏导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
崇启大桥管理处 吴继森
|
发布时间:2013-06-28
|
崇启大桥管理处 吴继森
高速公路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20多个年头,这一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化,高速公路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问题,特别是在社会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如何加强高速公路员工队伍的教育和引导,不断适应社会变化和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保持员工的心理健康,构建和谐企业,成为了高速公路各级管理者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针对目前高速公路的行业特点和员工队伍现状,对此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思考,现就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高速公路员工思想现状迫切需要加强心理疏导
高速公路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既有公共属性,又有服务要求,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行业本身的特殊性与社会的高要求让身处一线的收费员工成为了诸多压力的承受者,思想状况交错复杂,笔者将其粗略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的高要求让员工压力紧绷。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社会矛盾不断显现,高速公路作为与公众直接面对的政策性行业,其显性的收费方式无疑成为了公众及舆论关注的焦点,而一线员工便是这些焦点的最直接面对者。社会开始对高速公路行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甚至开始质疑“收费还贷”的收费政策,从而加剧了“缴费者”的不理解、不配合情绪,谩骂、殴打收费员的事情也时有发生。社会公众和媒体舆论高度关注的情况下,势必对员工的服务态度、工作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作为窗口服务的生产人员,其工作不仅会受单位内部的严格考核,还要承受较大的外界压力,矛盾有时还比较尖锐,员工在工作中忍受委屈的情况时有发生,心理压力巨大,不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极易形成思想问题。
(二)行业的转型期使职业空间受限。随着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步伐逐步减速,高速公路行业重点从主打建设向运营管理转变,一旦管理格局形成以后,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受限,其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便日益突出。他们渴望一个有发展空间、能得到社会认可的工作环境,如果自我实现价值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释放,就会认为自己在单位得不到重用,没有发展前途,而失去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目前收费员工不高的工资收入,也让他们深受物价上涨过快,购房、就医、教育等生活压力的困扰,很多收入一般的普通职工感到家庭经济生活压力偏大,而收费员工每天都直接与金钱打交道,摸着一张张百元大钞,看着过往的高档汽车,难免会产生心理失衡。
(三)管理的严格化对个性形成约束。由于高速公路的行业特点,加之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员工队伍新老并存的现状,也决定了他们的文化层次高低不同,思想状况复杂多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正朝着专业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全程监控、集中调度、标准化管理等形成了无盲区、全覆盖的监管格局,建立了越来越严密的工作规范和要求。先进技术的应用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对高速公路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对职工产生了心理上的压力,一方面先进技术的应用使有些员工感到整天处在被监视状态下,容易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另一方面严格的行业管理要求又让他们必须在这种监视之下微笑服务、文明执法,往往会产生思想与行为的扭曲,有一肚子怨气。而新老员工不同的特点和个性,更增加了这种矛盾的复杂性,久而久之,如果员工思想得不到有效疏通,便会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四)岗位的特殊性令员工难以适应。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高速公路一线岗位都实行四班三运转(或四班两运转)的班次运行模式,作息时间紊乱。而为了保证工作中有充沛的精力,还必须利用一部分时间补充睡眠,员工可以用来自己安排的时间就所剩无几。加上收费站大多地处偏僻,远离城市,工作环境封闭,整天与冰冷的设备为友、与嘈杂的噪音为伍、与混浊的尾气为伴,久而久之,大多数员工与外界的接触和交流越来越少,工作的枯燥乏味和简单重复性,让不少人产生了厌倦的心理,造成思想上的空虚,变得没有目标、没有追求。
综合以上的现状,高速公路员工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工作本身等多方面的压力,加上收入不高和行业的特殊性,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上的疏导,保持员工心理的健康和队伍的稳定性,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二、做好高速公路员工心理疏导的主要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了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也说明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拓展。笔者根据自身在一线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总结出加强员工心理疏导的几种对策,与大家交流。
(一)建立常态的心理疏导机制。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对员工心理疏导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将员工心理疏导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建立心理疏导责任机制,将员工的心理健康情况列入到单位工作的综合目标考核范畴,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考核指标,与业务及其他工作一同计划,一起落实。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责任明确到人。加强员工思想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对员工的思想状况和家庭情况进行普查,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档案。完善员工心理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处理、权益保障的心理疏导长效机制,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帮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
(二)落实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心理疏导是一门学问,要有耐心细致的观察和专业科学的方法。我们的一线管理者,和员工生活在一起,一定要学会细心观察,如:接电话看表情,吃饭看饭量,分配工作看乐意程度,同事交往看语气高低。做到眼勤多看,嘴勤多谈,耳勤多听,善于在工作、生活中去发现和解决员工思想问题。同时,在心理疏导过程中,要想赢得员工向自己敞开心扉,必须要做到以情感人,做好“真情真心”这篇文章。常言道:“情到深处自然浓”,只要员工有心理问题愿和你说,信任的桥梁就更加稳固,解决“过河”的问题就好办了。做思想政治工作,最好的境界就是我们教给员工自我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各基层单位均应设立“职工心理疏导室”,通过设立减压讲堂,开展减压交谈,进行减压阅读等方式,引导和提高员工自身解困释疑、减压增劲的能力,帮助员工培育宽广的胸怀,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坚持真诚的企业人文关怀。就是要通过我们的人文关怀,让员工找到归属,感受到温暖。一方面改善生活环境,配备好生活设施,加强站区的绿化、美化等工作,改善员工的膳食,构建一个安全文明、环境优美的生态家园。另一方面改善文化环境,加大职工之家、健身房、图书馆、网络学习室等文化设施建设,为员工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鼓励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业余活动,以增强同事间的沟通,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
(四)搭建公平的岗位成才平台。搭建公平的岗位成才平台,有利于减少行业转型期职业空间受限的情绪郁积,舒解员工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心理矛盾和压力。为此,我们一方面应该注重用积极进取的精神鼓舞员工,建立合理的学习制度,把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并且通过业务测试、技术比武、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和巩固;发起读书倡议,根据个人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推荐几本好书给员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要用公平合理的机制激励员工,引导员工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地制定好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同时还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一切可能影响到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问题,给他们一个公平、公正、自由竞争的平台,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广阔空间,使员工感到有作为,有奔头,帮助员工消除烦闷感、失落感、自卑感等不良情绪,获取成就感、幸福感等良性情绪。
(五)营造和谐的企业工作氛围。把员工当主人,尊重员工的知情权、平等权、发言权。保证工作公开透明,使员工能在第一时间知晓上级决策,为员工更好地搭建平台。每出台制度,特别是一些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都要主动向员工征求意见和建议,进行员工满意度测评等,鼓励员工主动参与管理,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方面,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跟员工同工作、同学习、同劳动、同生活。在各岗位之间也要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考核及奖罚,确保用制度管人,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笔者相信,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对保持员工的心理健康,维护队伍的团结稳定,促进单位的和谐发展,必将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