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汽车技师学院 李 勤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高素质产业工人已成为各行业的迫切需求,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懂理论会技能的产业工人,而技工院校校就担负着这项历史的重任。
技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产业工人的主要场所,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同时他强调学生“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此我们专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 200 份.回收有效答卷 200 份,男生为182人,女生18人。有效答卷 100%。调查内容涉及政治观点,人生价值道德修养,学习目的等等。调查结果表明,技工院校校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总体是积极的、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职校学生的思想特点
技工院校学生除了具备普通高中和大学学生所具有的思想特点以外,由于受到特殊的学校环境影响和面临就业压力的现实条件的制约,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多数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形成和少数学生道德观念淡漠并存 调查和统计资料结果表明,学生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参加马列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并通过一定社会实践活动思想逐步趋于成熟。
从调查资料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拥护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关心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这是青年学生的主流。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我国现阶段的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国强民富的必由之路。并经常通过传播媒介关心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有一定的理想和信念。据了解绝大部分学生正确人生观正在进一步确立。学习的目的基本明确。因此可以看出,当前绝大多数青年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个人的自我价值取向正在向如何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需求转变,重新树立当代青年形象的风气正在校园形成。同时,仍有少部分学生政治倾向未定型,社会道德观念淡薄,厌学现象还存在;如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看法,有少部分学生以为“纯粹空想,永远不能实现;技工院校学生对人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如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是信守和推崇的,道德要求是强烈的。他们的道德价值取向也日趋稳定和成熟。但还有部分同学社会道德观念的淡漠,专业思想不牢固,无条件的推崇自我意识,自我价值,技工院校多数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形成和少数学生道德观念淡漠并存的特点非常明显。同时,我们还发现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学习风气不浓,轻视理论学习,重视实习操作,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预习、不复习、无故旷课、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
(一)希望与失望并存。 技工院校学生潜意识中有一种矛盾的心理,即光荣的专业责任感和潜在的自卑感交织在一起,对自己就读于职业学校的评价存在着矛盾的心理。学生入学登计表较客观地表明了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未曾放弃进入普高和高校的最后一线希望,报考时大多数学生要求上普高和高校,他们带着一种失落感,没有考取高中和高校学生的那种胜利者的喜悦,无形中存在着一种自卑心理。片面地以为,考取职业学校,失去了进高等学校深造的机会,毕业后干个高、中级技工,没出息。因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在另一方面,由于初中或高中阶段成绩较差,没有把握考取普高和高校这一客观现实,他们又对考入技工院校抱着一定的希望。认为考取技工院校,不但可以学得一技之长,早日服务于社会,而且毕业后还可以考高职院校,觉得还不错于是又产生了专业光荣感。因此,他们能够安下心来学习。在校的大多数学生表示,进入技工院校,比进普高和高校更适合自己。正基于这种原因,潜在的自卑感和专业责任光荣感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对考入技工院校既抱有希望,又有一种失落感。这种矛盾心理是技工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
(二)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并存。 技工院校本身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学生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直接服务于将来的工作,对技工院校学生技能的评估,主要是看他们进入企事业单位以后,能否胜任所从事的职业,因此,学生的思想中,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观点占有较重的地位。学生入校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够牢固本着“寻个安稳的工作”和“学得一技之长”目的,这些同学由于受市场的冲击,现实主义的思想较浓,追求实惠。他们的实用感强烈,对专业技术课的学习比较专心,对基础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认为技工院校毕业之日,即走上工作岗位之时,文化理论课实用性不大。
(三)社交过程中的广泛性和无选择性并存 。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各种关系的存在相互对立统一,组成一道复杂的经纬网络,使学生渴望适从而又难以适应,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教育学生用辨证的观点,正确分析社交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使学生适应社会,积极参加健康的社交活动。技工院校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定向性,决定了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这些活动既有学校组织的,又有学生自发参加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加强对社会的应变能力、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其成员有以共同的理想、志趣、爱好为基础,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爱护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真诚纯洁友谊的净友。
二、结合学生思想特点,采取相应对策
从以上调查、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当前技工院校学生的主流是好的,具有积极向上的一面,这说明思想政治工作还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还应该看到消极的一面,虽然所占学生人数不多,但影响比较大,如果不予高度的重视,一旦风气形成,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已涉及到个人利益的新形势下,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势必将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影响到学校培养合格接班人的宏伟工程,因此,要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树立正确观点,转变不良倾向,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适应当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趋向的要求。
三、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整体功能,为学生的思想进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社会、学校和家庭是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社会是重要一环,学校是关健一环,家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三者必须高度统一起来。
(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当前,我国正处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时期。我们要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和思想特点,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以负责的精神和满腔的热情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要以“八荣八耻”为主题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大力开展德育教育。按照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讲话的精神,有选择、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育,进行革命传统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德育教育的内容应该以思想品德修养,职业道德为主线,结合进行法律基础知识和国内外形势政策的教育,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先进典型、成功事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技工院校学生思维活跃、思想复杂的实际和本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改进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是空洞的说教。用好形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评、影评等活动,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能力。在政治思想工作中,特别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注意解决学生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深入细致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因此工作方法要有科学性、可行性、艺术性。教育的措施要因人而异,做到多样性和有针对性。教育内容要注意具体性、详实性、现实性,做到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寓理于事实之中,寓教于活动之中。
(三)家长应着重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家庭教育是子女能否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家长对子女教育的侧重点,应由单纯关心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成绩转变为关心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教育。另外,家长还应该注意自身形象,注重身教,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家长在各方面都要做子女的榜样和谐模。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只有社会、学校、家庭步调一致,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和无产阶级人身观教育,才能为学生思想进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学生纯洁的心灵不被沾污。
四、发挥技工学校主体功能,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教师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经常同学生接触,教师的思想作风、精神面貌和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因此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使教师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的治学态度、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业务教学中去,结合各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目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做到教书育人。为此,有必要建立以班主任为主,由任课教师组成的班级教师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义主和表现,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校管理的全过程。
(一)要正确引导学生择业观念,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首先,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才的多层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不仅需要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且需要大批中级技术的管理人才,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的技术工人队伍。与此同时,还应该使学生明白,高、中级技能产业工人,作为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从而树立和增强学生光荣的专业责任感,消除技工院校毕业当个技师、高、中级技术工人没出息的自卑心理。其次,应该让学生懂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荣辱观,做到“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工作来,为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第三,还应该使学生理解,职业的选择,是主客观条件的辨证统一,它不仅是个人主观愿望的反映,而且要受到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决不是凭自己主观想象就能达到的。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使他们回到现实中来,正确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热爱自己的专业,做到自尊、自重、自爱。
(二)切实抓好学生的择友关,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 技工院校学生社会交往中的广泛性,庞杂性,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做好说服教育工作。首先,要向学生灌输必要的公共关系知识,用正确的观点、方法、看待、分析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并自觉地把人际关系建立在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上。其次,教育学生选择正确的交往对象,使学生懂得“匹夫交不可以不慎”的道理,牢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屋,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古训,使之学会“择友”,努力做到交“益友”,而不交“损友”。第三,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友谊,把友谊建立在社会主义的道德之上而不能把它建筑在谋取个人私利的基础上。第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用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开拓视野,拓宽交友的范围,而不是把自己关在小圈子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社交的广泛性和选择性统一起来。
(三)管、疏、爱相结合,加强学生“四自”管理意识。 采取宜“疏”不宜“堵”的教育原则,做好深入细致的疏导工作,对学生要管,但不要堵;要疏导而不要放;要关心,但不要压。如果采取“堵”、“压”的教育方法,不仅压不住,堵不牢,而且师生之间还会产生对立情绪,最终使教育归于失败。为了真正达到“管”的目的,只有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使他们自己能够管理好自己,因此,就必须在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四自”管理模式,如何做好“四自”管理,加强学生“四自”管理意识,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点探索。首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骨干队伍的组织领导,培养学生干部的“四自”意识,学生骨干作为学生中最主动、最积极和最进步的群体,是学校校风建设,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生活的骨干力量,是教师和学生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只有从抓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入手,培养他们的“四自”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内在积极因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加强对“差生”成长过程的培养教育,培养挖掘“差生”的“四自”潜力。在一般人的认识中,往往将“差生”划定为受管、受教育的主要对象。但是实践证明,只要教育培养方法得当,多关心,少冷漠,多鼓励少指责,多疏导少压制,“差生”不仅能转化,而且能发挥其长处。技校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差生”,普遍头脑灵活,反应灵敏,好动外向,理论成绩差,思想上抱无所谓态度,但奇怪的是有的“差生”自己管不好自己,但敢管人家,并在“参与管理中”得到教育,提高了认识,最后又管好了自己。最后,要加强对“中间带”学生的推动激励,充分发挥其“四自”作用。“抓两头,带中间”不失为学生管理中的好方法,我们在平时管理中,要经常给“中间带”学生交任务,压担子,指导他们扮演组织者、宣传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发挥他们的“四自”作用。只要我们在学生“四自”管理上常抓不懈,练好内功,夯实基础,在学生管理中,一定会有新破突破。
总之,我们只有对学生的思想特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到对症下药,因才施教。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李新.技工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N].青岛财经报,2006、11、28.
[2]郑华萍,柴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J].理论导刊,2007,(1).
[3]高芳放.高校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7(8).
[4]李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5,(3).
[5]张蕴昭.“望闻问切”四点结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德育,2010,
(7,下旬刊)